本篇文章1983字,读完约5分钟
消息网1月29日报道,据香港媒体报道,台湾海军提出15年兵力维修计划,自建神盾驱逐舰、导弹巡防舰、两栖突击母舰及潜水艇。 未来的台海军可以组建两支梦想中的航母特遣舰队,在东海和南海发挥积极作用。
香港《亚洲周刊》1月24日报道,台湾海军年陈永康担任台海军司令时,为应对周边局势变化,提出了台军海军15年兵力整治计划,15年间,采用自主生产方法,建成了6000吨级神盾驱逐舰和10~15艘2000吨级神盾系统 弘运计划的台湾制两栖突击母舰和自制潜水艇的计划也将启动。
台谋求制造神盾舰
其中据报道,台海军计划的6000吨级台湾产神盾舰将重启20年前未实现的acs先进战系小神盾事件。 20年来,台中山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以相控阵雷达和作战系统的快速发展,能够充分满足acs先进作战系统的作战要求,如果中科院相控阵雷达作战系统集成的快速计划测试成功,将建成台产小神盾驱逐舰 台湾产神盾舰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已经采用了美国的mk-41,台湾防卫部门已经与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企业签订了购买mk-41垂直发射系统的合同意向书。
迅海二级巡防舰按照500吨三船体沱江舰的设计概念,建造2000吨级三船体导弹护卫舰。 该型导弹护卫舰配备相控阵雷达、多用途接战先进作战系统和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被认为是未来建造台湾神盾舰的预备试验舰。
海军在选定mk-41垂直发射系统之前,台中科院实际上可以比较天剑二和天弓三的两舰空导弹,放入mk-41垂直发射箱,将来在陆地上进行实弹测试成功后,进入海上作战测试进行判断。 据悉,未来迅二计划建造2000吨级三船体导弹护卫舰,配备具有隐形设计的76毫米快炮、6组8联装垂直发射系统。 剑二舰射型使用北约海雀中短程舰空导弹的模型,一个发射箱可以装4枚导弹,一组8联装垂直发射箱可以装32枚剑二舰空导弹。
巡舰上48组垂直发射箱,根据作战任务不同,由天剑二和天弓三两种舰空导弹和增量型垂直发射反潜火箭混合组合而成。 估计12组垂直发射箱可以搭载剑二舰空导弹,24组垂直发射箱可以搭载天弓三舰空导弹,其他12组垂直发射箱可以搭载增量的反潜火箭( vla-er )。 近防由前后两套中国科学院海箭羚近程导弹防御系统负责。
据估计,反舰导弹至少可携带16枚导弹,雄风二反舰导弹、雄风三超音速反舰导弹以及雄二e-er将攻击陆地巡航导弹,并根据任务诉求要求混合部署。 对一艘2千吨(满载近3千吨)巡防舰来说,防空、反潜、反舰和对地打击火力都是世界一流的。
由于穿着三体船拥有宽阔的甲板和船舱,可以在机库内停放两架直升机,根据任务需要可以搭载反潜直升机执行反潜。 无人直升机既可以执行海域战况侦查和超视距打击的直播,也可以携带以色列这样的哈比人,压制敌人的舰载雷达。 支援特殊作战任务时,也可以搭载突击直升机对敌人进行空下降突击。
两栖突击母舰
据报道,根据南海局势升温,为应对南海变局,台湾海军代号弘运计划计划的2万吨级多功能两栖突击母舰2艘,已使用全通式甲板设计,可起降5架直升机进行作业,根据任务诉求,并
两栖突击母舰的共同特点是,舰上有长方形全通式飞行甲板,舰内有搭载登陆载具的船坞,登陆载具可以从舰尾的大型闸门进出,搭载laca高速气垫船。 集两栖突击舰、船坞登陆舰、两栖运输舰、灾难救难船功能于一身,适合世界任何水域作业,配合磐石多功能运输舰的医疗和运输能源,未来台湾海军可以在东海和南海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报道称,台湾军方计划的两栖突击母舰采用全通式甲板,实际上是直升机母舰。 直升机母舰除了上述功能外,还可以负责反潜作战的平台。 看看日本的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设计可以搭载14架直升机,其中一半负责反潜作战。 将来计划将f-35垂直起降飞机部署到出云号上,可以承担舰队防卫空的任务,就像轻型航空母舰一样。 所以,台湾军队将来如果购买av-8Ⅱ海鸦式战斗机,甚至f-35垂直起降战斗机,两栖突击母舰也可以进行一些改造,成为轻型航母,承担舰队防卫空的任务。 未来台湾海军是两栖突击母舰的领导者,可以将两艘神盾驱逐舰、四艘三船体导弹巡防舰和一艘潜水艇组合起来,组成两个梦幻的航母特遣舰队。
积极加强潜水艇的战斗力
据报道,赢得潜艇已成为国防政策的一部分,台湾防务部门多次对外表示将并行制造和购买台湾两起事件获得潜艇。 但是,台湾的潜水艇,无论是制造还是购买,如果没有美方的同意和支援,走的路是很长的。 特别是欧洲主要的潜水艇制造国现在和大陆的关系非常密切,台湾潜水艇的自制和购买,现在看起来也没有前途。
台湾军队在15年海军兵力整备完毕之际,也推进了台湾自制的潜水艇计划。 届时,台湾军队在水面和水中的兵力将比现在有更大的战斗力,在战斗力的提高方面也有了显着的进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来源:被称为中华神盾舰的中国海军052c型兰州舰。
标题:“港媒:台拟建航母神盾舰 打造“梦幻航母特遣舰队”} – 台湾资讯网”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