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1字,读完约3分钟

被称为“台湾民谣王”的潘安邦演唱的《奶奶澎湖湾》一曲唱出了大江南北,位于台湾海峡的澎湖列岛也更为有名。 澎湖故居旁边的潘安邦和祖母的雕像。 濮阳信息港记者黄晓勇摄

石家庄7月13日电1992年,时隔40年,白玉光的父亲从台湾回到牡丹江,却找不到白玉光祖父的墓,看着记忆中的方向,问道:“爸爸,你在哪里? 爸爸,你在哪里……”悲痛的声音在山上回响。

“天空苍苍,原野苍茫,山上,国家殇! ”于右任晚年写下了渴望回到故乡而无从下手的哀愁。 2019年7月11日,过了七旬的台湾声乐家白玉光在为大陆青年示范如何让歌声更具感情时,反复清唱了这句话。 白玉偷偷擦了擦眼睛,说他想起了父亲,想起了故乡,更加感受到了右任晚年的悲伤。

“冀台乡村民谣与校园歌曲音乐交流周”近日在河北开幕,台湾18位音乐人参加。 白玉光担任了这次台湾交流团长。

白玉光说,河北许多有名的歌谣为台湾民众所熟知,“放风筝”、“对歌”、“白菜”等,冀台两地地方色彩不同,但民谣精神相同。

1948年,3岁的白玉光随母亲从东北辗转来到台湾与父亲汇合。 家人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白玉光回忆说:“小时候在眷村的生活很艰苦,但周围的人很痛苦。”白玉光让他明白了在眷村的童年,“融合”更具有文化和生命力。

1949年以后,台湾民谣因为融入了众多大陆歌谣的要素而更加丰富,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台湾校园民谣连续30年的辉煌快速发展做了铺垫。 《橄榄树》、《兰草花》、《奶奶澎湖湾》都成为经典作品,特别是《龙的传人》几乎都在大街小巷演唱,被翻译成许多版本。

在白玉光看来,文化的本质是知道它从哪里来,创新的前提是找到根。

所以,白玉光经常告诉学生,我们的父母从哪里来,不要忘记长江、黄河,要学习发扬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方法。 每次带学生来大陆,他都会教学生去的地方的地理、历史、文化等。 这些看起来和音乐无关,但却是密切相关的知识。

白玉光记得他第一次和父亲一起回家乡,到北京后,坐飞机去哈尔滨,坐火车去牡丹江,坐巴士去宁安县。 当时快80岁的父亲虽然很累,但内心很满足,那天晚上,白玉光和一晚上没见过面的7个表哥说了话,仿佛想要结束一生。

当时大陆亲戚不顺,想重逢只是白玉光年老的父亲跑到黑龙江,每次都给亲戚送钱。 现在亲戚们可以“直达”台湾看望白玉光,吃饭付钱。 “大陆经济正在迅速发展。 ”。

现在交通便利,通信更方便,两岸的白色家庭在微信上“团聚”空之间千里之隔,“我们知道彼此每个人的生日和生活琐事。”

白玉光的父亲留下遗愿,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回黑龙江老家和父母“团聚”,希望散居在两岸的白家子孙能重逢再次一起生活。 现在白玉光的儿子已经在大陆结婚工作了,他也有可能回大陆养老。

白玉说:“海峡无论多深,亲情永远不会断绝。” (记者李茜)

原标题:“台湾声乐家白玉光:文化的本质是知道它从哪里来”

牢笼:赵宽

标题:“台湾声乐家白玉光:不要忘记我们的父母从哪里来 – 台湾资讯网”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2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