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26字,读完约13分钟

人物专访 毛泽东子孙的平凡生活 唐小烨 华丽

●温暖的家庭 ●充满文化色彩的家庭 ●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 走进北京西山的安静的庭院,走廊里摆放的观赏用的花很美,很葱郁 。 东墙挂着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大油画,给人以勇往直前的希望。 西墙上挂着邵华拍摄的12幅彩色舞蹈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 庭院的主人毛岸青、邵华是毛泽东主席的儿子和媳妇。 岸青因身体不适住进了301家医院,去年11月迎来了他的80岁生日。 邵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少将军衔,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 我们荣幸地采访了邵华及其儿子毛新宇。 这是一个温暖的家庭,一个充满文化色彩和艺术气息的家庭。 不知道是历史的机缘还是命运的安排,有个传说岸青和邵华结下了良缘:邵华将军的母亲张文秋是老红军,她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毛泽东的两个儿子岸英和岸青。 那是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党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的。 这也是张文秋和刘谦初结婚的第二天。 大家向他们表示祝贺。 我希望早熟贵子。 毛主席说,你生早熟贵子,我希望你生“千金”。 我们两家有一个好家庭。 我有两个儿子。 我是岸英。 张文秋真好。 这是个笑话,后来张文秋的长女刘思齐真的和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结婚了,次女邵华和小儿子毛岸青结婚了。 据邵华将军回忆,岸英、岸青兄弟俩经常骑自行车来她家玩,岸蓝心粗,鞋坏了,袜子落在鞋里也不介意。 张文秋的妈妈把他修到街上,衣服脏了,给他兄弟俩洗,做好吃的给他吃。 毛主席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这两个孩子,开慧去世很早,两个孩子需要感情上的保护,张文秋的妈妈怀着博大的慈母的心情照顾着两个孩子。 俗话说“不是家人,不进屋”。 据说张文秋和毛泽东这两个亲戚的容貌有点像,邵华也看起来像毛家族。 岸青和邵华于1962年结婚,携手进入“红宝石婚”。 风雨雨,相爱,可以说是彼此像瓶子一样互相尊敬,互相帮助的挚友。 岸青身体不好,一直在解放军301医院治疗,邵华经常去医院为岸青送饭,擦身体。 邵华将军相夫教子,家里琐事,家庭大事,社会工作困难,内外都有她的想法,支撑这个家真的不容易。 电话里邵华的声音温柔、甜美,见面时感受到亲切、热情、真诚。 中邵华一直面带笑容,说话中处处都有大家的风格和将军的风格。 邵华说,20多年前父亲离开了,把想法和责任留给了我。 照顾岸青父子是我的全部责任,不然怎么能忍受父亲对我的厚爱? 我把搞好家庭的一切事件看成是对父亲的孝敬,得到了安心。 去年12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毛泽东诞生110周年纪念大会”,邀请毛泽东媳妇邵华、孙毛新宇、女儿李敏、李纳、孙女孔东梅、侄子王效芝,孙媳妇刘滨当时在医院待产。 邵华在会议前关掉了手机,但也不知道新宇夫人刘滨分娩情况是否顺利。 等到会议结束,打开手机,手机“爆”,喜讯电话层出不穷。 亲属、家乡、朋友、同事很高兴,关心毛氏家族的人们四处奔走,说“毛家有后”! 2003年12月26日9点58分,毛泽东110周年生日那天,新宇的恋人刘滨在北京协和医院顺利生下了7斤3两的胖孩子。 上天顺着人的愿望,生了一个胖乎乎、虎头虎脑的小家伙,真是上天给了毛家最好的生日礼物。 这是令人愉快的一天。这一天毛泽东有曾孙,岸青和邵华做了祖父和祖母,新宇和刘滨做了父亲和母亲。 对邵华说:“恭喜你成为奶奶。 小鬼到处都像新宇。 ”。 邵华高兴地说:“嗯,这孩子虎头虎脑,和新宇的时间一模一样,很有趣,不哭不闹。” 对身边的新宇说:“当了爸爸之后的心情怎么样? ”我问。 新宇说:“爸爸的心情很伟大,我33岁之后就当爸爸了。 我当然很高兴。” 婴儿出生后,大家都在为他的名字而动脑筋。 因为出生在冬天,是毛泽东的子孙,也有人说“冬东”,但是觉得冬天太冷了,就叫“东东”,继承毛泽东的“东”字吧。 小东东的出世让真正热爱毛泽东的人们、关心毛泽东子孙的人们感到高兴。 北京的朋友和家人,拿着小衣服、小鞋子、奶瓶、尿不湿、营养品、还有花束来庆祝,他们的脸上非常灿烂、放心、充满希望。 新宇和刘滨被人介绍认识,可以说是一见钟情。 相识,相爱,形影不离。 这是新宇的第二次结婚。 新宇经常去各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两人分开,见面时也亲切拥抱,四目相碰,无法分开。 新宇第一次看到产后的刘滨时,快步走到床前,拥抱爱妻,兴奋地流泪。 宝宝阿姨李敏、李纳、阿姨孔东梅、叔叔王效芝去协和医院慰问,我很高兴。 李纳高兴地说:“刘滨是毛家有功之臣。” 李敏兴奋得流泪不知道说什么好,把刘滨躺在一边示意不要动。 大家小心翼翼地拥抱着这个艰难的天使,流下了眼泪。 刘滨是江苏镇江人,1977年出生,是总参的医院护士,至今仍在总后学院读书,今年毕业。 她个子高,鼻梁高,大脑门白,天生高贵气质,为人不张扬,很稳重。 满月后的刘滨比以前胖了一点,更白了。 我们上楼看到她时,刘滨高兴地告诉我。 当妈妈感觉很好,但很累。 新宇和刘滨说:“谢谢很多人关心我们。 在意小东东的诞生和成长。 我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小东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他长大成人,不要辜负那些珍惜毛氏家族的人。 有了儿子以后,新宇勤奋了很多,变得细致了很多。 年轻夫妇一起看着儿子睡觉,一两个小时,他们就喜欢过着平凡平静的日子。 过了一会儿,小东东饿了。 喂奶。 我们不方便久留。 我下楼和邵华说话。 刚成为奶奶的邵华,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是一位真正的摄影师,她用数码相机为小孙子、当爸爸的新宇、当妈妈的刘滨拍了许多照片。 为了回应亲属、朋友、同学、同事的关心,小东满月时,毛家举行了小型满月酒会,李娜、李敏高兴得合不拢嘴。 邵华为毛氏家族后代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既是慈母,也是严师。 的儿子毛新宇从小喜欢历史,爱哲学,研究军事爱文学,从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 新宇于2000年9月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获得博士学位。 三年来,他在导师刘国语将军、肖裕声将军和江英的指导下,努力学习、勤奋研究。 他系统地研究了中国革命战争史,特别是解放战争史,学习了毛主席发表和未发表的大量著作和军事文电,学习了中外军事通史和军事理论。 3三年来,新宇编纂了《祖父毛泽东》、《我的伯父毛岸英》、《朱元璋研究》、《毛泽东眼中的五大帝王》等书,并在新闻杂志上发表了许多关于毛泽东军事理论和实践的论文。 另外,作词并演唱了CD《爷爷在这里走过》。 新宇每天都认真读书写字,有时忙到深夜。 他还在领导人的指导下,到锦州、塔山、西柏坡等地进行战场考察。 这些都为他的博士论文《毛泽东军事战术攻击思想研究》的创作做了重要的学术准备。 2003年6月23日,毛新宇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系里指导、指导老师、同行专家、学术秘书等相关人员参加答辩考核。 审查员承认毛新宇的论文《毛泽东军事战术攻击思想研究》为高水平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以中国革命战争史为基本线索,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军事战术进攻思想的形成、迅速发展和完整的过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新见。 评委们还认为,新宇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治学态度、较强的科研水平和驾驭文案的能力。 论文取得95.56分的好成绩,毛新宇被授予军事科学院军事博士学位。 新宇在完成学业之际,衷心感谢导师刘国语将军、肖裕声将军、江英研究员。 他说:“三位领导人是我一生的良师益友。 我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内心没有满足感和乐感,反而觉得三位导师提出的要求差别很大,有必要在爷爷军事战术思想这个神圣的殿堂中深入研究和探索。 ”。 新宇说,作为共产党员、人民解放军干部、博士生,做一个与毛泽东有血缘关系的人,应该更加认真、努力地学习,研究爷爷的科学军事体系,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是自己的责任,也是自己的愿望。 据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部部长王福成将军介绍,毛新宇的论文《毛泽东战术攻击思想研究》被选为“全国纪念毛泽东诞生11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全军共10篇)。 新宇在读博期间,在中央档案馆、军事科学院图书馆查阅了20万字以上的资料,参考了80多本书籍。 他不仅自己买书,还在军事科学院图书馆借了20多本书,完成了30万字的手写新闻稿。 从论文可以看出,毛泽东战斗生活的地方,几乎都留有毛新宇的足迹,他踏着爷爷的脚步再次走过了毛泽东当时走过的山水。 邵华说:“为了借书,毛毛(新宇的小名)开了个玩笑。 桃子很幸运有在书上画要点的习性。 我提醒了他。 我不能在书上画画。 这是借的书。 你必须像自己的书一样保护。 我的书通常不给他看,怕他划。 新宇的论文完成后还书到图书馆。 军科图书馆馆长第二天告诉我。 “部长该怎么办呢? 我给新宇借的书加了要点。 如果说了该怎么办,就买那个吧! 馆长说,其中有些书是孤独的! ”邵华喝了口水,说:“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办。 那时,提醒桃子的时候,桃子还是有“爷爷说毛笔不动不看书”的话。 爷爷确实说过不认真读书,但是爷爷的文电书籍上确实有注释,但是那是爷爷的工作,是自己的书上写的哦。 你借的是公家的书”。 除了看书、写书之外,新宇还像爷爷一样喜欢历史、哲学、军事,聊天滔滔不绝,有见解。 新宇喜欢好吃的东西,像爷爷一样喜欢红色烤肉,而且需要一大块。 有一年,妈妈让我在香格里拉酒店实习,说从铺床单到洗衣部、财务部、厨房。 厨房是我最喜欢的,可以做饭了。 师傅给我弄点菜吃。 然后,让我把盘子递给客人。 真好吃啊。 本来就胖,一周胖了好几斤。 妈妈觉得这样不行,快把我叫了回去。 新宇还像爷爷一样喜欢游泳和爬山。 从四岁开始,妈妈让他学游泳,现在每周去爬四次香山。 他还在收藏扇子上有独表,收集不同尺寸、不同颜色的扇子一百多把,每次出门,总是带着最喜欢的东西。 新宇攀登香山时,经常被人认出来,让新宇签名,新宇总是认真满足大家的要求。 可以看出,作为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不仅对祖父有深厚的亲情,而且有模糊的心理认可感。 “金发砾石、若陶在钧、进德修业、光辉日新”,新宇说祖父在1918年写的四句诗,永远是他的座右铭。 邵华的成长之路远比儿子艰难。 邵华将军出生在延安,是烈士陈振亚的女儿,母亲张文秋也是一场古老的革命。 那是1942年,只有5岁的小邵华和父母以及150多个共产党、八路军帮助新疆建设,在新疆军阀盛世一起被扔进了黑牢。 她在敌人的监狱里度过了四年。 冬夜的寒冷和夏日的炎热,难以忍受的饥渴和残忍的暴行,给她的幼小的心灵和身体留下了不平坦的伤痕。 小邵华的生命力这么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邵华刚来镇上的时候想看书,一次在中南海,偶然跟毛主席说了想看书的话。 主席认真地说:“孩子,我想学习啊。 这个真好。 这件事请秘书同志帮忙。” 1966年,邵华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科。 邵华从小热爱文学艺术,1954年,她创作的诗《黄继光》、散文《节日之夜》等作品在《少年文艺》上发表,就业后相继发表了《刘谦初传》、《陈振亚传》等传记文学作品。 20世纪90年代以后,邵华组织制作和策划了一系列与毛泽东相关的大型丛书、图画书、电视剧、论文集、写真集等,去年9月6日,为纪念毛主席生日110周年,酷爱舞蹈摄影,邵华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个人舞蹈摄影展, 据悉,毛岸青、邵华主编、江英、马金忠任副主编的《毛泽东手写诗词真迹典藏》上下两卷也已新出版。 邵华在这些与毛泽东相关的创作中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能。 她写的《毛泽东之路——追寻父亲的踪迹》处处展现人性之光,读后打动人心。 “亲戚余悲,他人也是自己的歌”,邵华真诚地表示,对我写的《毛泽东之路》等复印件的出版,我感到困惑。 与众不同,作为孩子,父亲在我们心中不仅是天安门城楼上大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的人,他也是我们的父亲。 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不能把他看成这两个角色中纯粹的一个了,所以我的复制品就这样在两者的印象中滑动了。 “不用担心怀念。 毕竟,我担心有些远方的人有时会让你的想法高兴或痛苦。 怀念是没有希望的,只能在哪个父亲逗留、居住的地方想象当时的各种情况,只能看到什么样的与他有关的事物是暗淡的。 于是我去写文章,想了很久,带着这些回忆片段,这样就能摆脱一些莫名的忧郁。 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成为了我们血液的一部分。 我想我写的这些纪念父亲的复印件和拍摄的照片是哀悼的最好方法。” 听着邵华将军这句朴素真挚的话,看着这个大家庭平凡宁静的生活,我们心中充满了敬意。 毛泽东之后,人们像普通人一样努力工作和生活。 就像毛泽东期待和要求的那样。

“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页”

稿件来源:老年人天地(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题:“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页”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jj/17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