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7字,读完约4分钟
有一次,我和20多岁的年轻人小朱一起下了叔叔开的车,打算坐地铁去其他地方。 年轻人在叔叔家呆了一下午,一根烟也没抽。 但是,一离开他叔叔,就焦急地抽烟了。 下雨了,我们去了地铁站的报摊下,但他没进去,必须在空的荒野里淋着雨先抽烟。
说在叔叔家不吸烟是因为叔叔和家人严格,不能在家里吸烟,这很容易理解。 但是,为什么不能去地铁站下面一边避雨一边抽烟呢? 他说:“不行! 只要有屋顶,就不能吸烟。 进去抽烟会被罚款。 我说:晚上这么黑,谁能看到你? 你在报摊的屋顶下抽,至少不用下雨吧。 他笑着不停地挥手,但怎么也不进去。
仔细一想,心里怦怦直跳。 啊,来台湾这么久了,没有在餐厅、商场、酒店、便利店、公交车站、地铁站等公共场所见过吸烟的人。 这是为什么
年轻人向我解释说,我又查了很多资料,根据台湾的烟害防治法、公共场所,以及三人以上共有的室内工作人员场所,我知道只要是真的有屋顶的地方,除了吸烟室外,都不能吸烟。 甚至在一点点的室外公共空之间,例如儿童、老人活动的小区公园、大学、体育场、游泳池、图书馆、博物馆等,即使不在室内,在天空下吸烟也是违法的。
朱先生苦笑着说,台北街头到处都是摄像头和监控摄像头,到处都是爱管闲事的民众,只要在不许抽烟的地方抽烟,就等着被罚款吧。 ──他有前车之鉴,曾受到现行逮捕。
禁烟法规的执行人是卫生部门的卫生检查员。 根据朱先生的体验,如果拒绝协助执法和出示身份证,警察就会出现,被强制带到相关场所查明身份,检查身份,处罚会更加严重。
确定、细密、处罚力度极强的法律法规,严格、操作性强的执法手段,保证了公共场所和可能影响他人健康的工作人员不吸烟,这种文明行为大行其道。
但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排队、给有需要的人让座等完全是道德文明行为,不能通过法律法规对每个人做出强制规定。 在实际生活中,台湾人普遍、自觉地遵守这个规则,可以成为日常习性。 其强制力或驱动力来自哪里?
台湾朋友说,在他的印象中,20多年前,台湾人也不像现在,坐车也争先恐后,不让座的人也有。 但是,悄悄地,一切都渐渐改变了。
促成这些变化的动因有很多。 但是,当局的诱惑和文明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重要。
台湾没有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这样的机构,但是他们对精神文明的基础设施建设很谨慎。 例如,在捷运站的电车上,在各捷运列车的车辆停靠站门外的地板上,用白线标出了应该排几列、排在哪个方向。 在公共场所打电话时,一抬头就说:“打手机请小声说话。 请简单地说。 用短信发送。 如果是这样的话,受过各自教育的乘客就不能不遵守。
地铁车内的博爱座,以前座位是粉红色的,政府观察民情,很难注意到粉红色这种淡淡的颜色,有时乘客可能不会注意到,不小心占据了博爱座。 于是,捷运企业不惜资金,将博爱座变成更容易看到的深蓝色,配合各种场合的推广诱惑,博爱座开始深入到车辆的每一个角落。
台湾朋友徐必旺说,有这种文明习性的人多了,就会形成气氛,不文明、不公德的行为会被鄙视和减少。 大家注视着你,就会感受到无形的压力。
在北京站时尚广场门外的市民大街人行道上,我亲眼看到一群年轻人在抽烟。 在那里,年轻人的烟头不小心掉到了别人的地上。 年轻人立刻捡起烟头,掐死后,走到十步之外,扔到垃圾桶里。
台湾法规鼓励市民参加城市管理,共同监督违法行为,并给予检举者高额检举奖金。 这样的奖励制度,养活了检举人。 一位检举达人个人一年获得的最高检举奖金竟然高达数百万元台币。
到处都是检举高手,不得不收敛市民不文明的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似乎也是使人们变得规律、文明的一个原因。
标题:“台湾人守规矩讲文明的原因”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ly/1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