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7字,读完约3分钟
其次,就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而言,龙在中国象征着雨露水源。 所谓“龙从云,虎从风”,在农业经济社会,雨水确实是主导农事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人们产生了祭奠龙王、龙舟的习俗,其目的不是寻找遗体,而是期待粮食生产。 在台湾龙舟之前举行的“祭江”仪式,目的是祭祀水中的“好兄弟”(水鬼),祈祷河流不要泛滥。 与屈原无关。
台湾端午节的习俗与中国南方相似,其中包粽子是最重要的习俗。 粽子来源于古代的“角黍”,是用芦叶包黑米煮饭,种类繁多,原则上用糯米和配料包馅。 在台湾的习俗中,如果有葬礼的话,不用包粽子,而是被称为亲戚朋友赠送的“送葬节”,这个葬礼的习俗有相互照顾的意义。
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在门楣两侧插上香茅、艾蒿和榕树叶,香茅如剑,象征着斩妖。 艾蒿有灭蚊的作用。 榎叶有避邪的功能。 台湾俗语有《插榎恰勇过龙》、《插艾(音似哥)恰勇健》。 另外,端午节盛行戴香包驱魔,香包多缝在香囊上,其中以虎的形式最为普遍,俗称“虎仔香”。 中国端午节有喝雄黄酒驱邪除疫的习俗,雄黄本具有解毒杀虫功能,只有民间将神话转化为宗教性质。 《自蛇传》中是白素贞误饮雄黄酒而原形毕露的故事,民间喝雄黄酒驱邪的印象也越来越深,但在台湾现在也大多代替绍兴酒、黄酒、花凋,其目的依然是驱邪。
端午节的水被称为“午时水”,据说也有消除疫病的效果。 据说台湾民间在端午节中午打水擦身体,期能袴除百病。 据说端午节正午只竖鸡蛋、硬币是不会倒的。 这是因为很多人在端午节中午试着竖鸡蛋、硬币。 以笔者的个人经验,只要抓住平衡点,就不会光靠端午节午睡站着,平时也能立蛋。
龙舟竞渡仍是端午节的首要民俗活动。 龙舟来自战国时代,目的是训练水师。 台湾地区的龙船比赛目前在宜兰冬山河、台南运河、鹿港福鹿溪、台北澹水河规模最大。 礁溪二龙村龙舟赛已传承一百七十多年,最具历史意义,其特色是不设裁判、立式划船、不打鼓、洲尾、淇武兰两村居民尘战终日,宜兰俗语有“二龙村划龙舟-看人”之说。 鹿港地区从一九七八年开始每年端午节都举办民俗才艺活动,也成为鹿港的民俗特色。
端午节前后,鹿港地区、澹水祖师庙( 5月5日)、台北霞海城隍庙( 5月11日)将举行“暗访”活动。 “暗访”是冥界的扫黑行动,众神在夜间巡视以逮捕危害地方的恶魔阴灭。 因为晚上要访问,所以被称为暗访。 虽然不知道是否有具体的“业绩”,但至少有稳定民心、祈求平安的作用。
台湾端午民俗
划龙船
端午节最期待的活动是划龙舟,台湾各地的主要河流当天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选手们配合着隆隆的鼓声,以一致的动作划船体细长的龙舟,在精彩的比赛中,合作精神延续至今的习惯。
菖蒲、艾蒿
以前为了治病,端午节在家门口挂菖蒲和艾蒿,看“钟馗”的画像,成人很少喝雄黄酒(现在很少见了,让孩子戴香包,据说这些物品都有避邪、保持安全的作用。
打中午的水
据说台湾的“午水”习俗,也就是端午节中午的井水,有治病的效果。 另外,如果正午能立蛋,说明明年就有幸运之路,小学生们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聚集在一起进行比赛。
包肉粽
端午节最广为人知的食品是“粽子”,原本具有纪念意义的食品,经老一辈台湾人的巧手制作,发生了各种变化,成为随时可以吃的美食。
标题:“台湾民间三大民俗节庆:端午节”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1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