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0字,读完约3分钟

晋江1月3日电题:《海峡第一村》证言:战火纷飞

记者孙虹

《炮台变舞台、战火变烟火、敌变亲家》,周头村党委书记洪水平三个“变”,概述了1979年1月1日《向台湾同胞倾诉的书》的发表给该村带来的一些变化。

环绕着头,位于福建泉州晋江市金井镇,是离大陆金门最近的地方。 在《向台湾同胞呼吁书》发表40周年之际,记者再次进入周围,目睹了这个“海峡第一村”的变迁。

1949年以后,围城头成了两岸竞争的“前线”。 特别是在1958年的“炮击金门”之战期间,有5万多发炮弹落在这个不到3平方公里的小渔村里,因此被称为“海峡炮战第一村”。

“周头和金门的炮战,从大打小打到小打停止,再到“单(日)打不打”,直到1979年《控诉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改变了周头村的命运。 ”。 有“炮战小虎”之称的洪建财,不满16岁时抱着子弹在炮火中穿梭,经历了两岸炮战的一些变化。

洪水平于1979年高中毕业。 他记得那个时候,村民们很高兴。 因为终于结束了“炮火纷飞”的日子,可以在海上稳定地从事渔业生产。

“慢慢地,围着头的渔民和金门渔民偶尔在海上相遇,大家说着同样的闽南话,亲切地问候,开始用东西换东西。 ”洪水平回忆说,从渔产品、农副产品再到一些生活用品,这是两岸贸易最原始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周头开放对台小额贸易试点成为最早实现台湾民间交流的口岸之一。 村里的人告诉记者,高峰期每天有60多艘台湾渔船停泊。

地缘商业,商业联系姻缘。 随着周头与金门贸易的往来越来越热络,1992年,洪建财的次女洪双飞与来周头经商的金门年轻人相爱,自1949年以来首次嫁给了台湾的“周头新娘”。

回忆过去的战争不过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两岸毕竟是一家人”洪建财说,当时虽然有种种不便和顾虑,但他还是尊重女儿的选择。

洪双飞向金门结婚后,更多的是两岸姻缘的佳话。 从前的“海峡海战第一村”,变成了“两岸结婚第一村”。 截至目前,围头村共有146对两岸夫妇。 其中,围脖嫁到台湾的有137人,从台湾嫁到围脖的有9人。

红线穿过海峡,与两岸亲戚结亲,成为一家人。 年以前七夕节就开始了,周头每两年举行一次探亲节,在台湾生活的“周头新娘”带着丈夫的带子回乡聚会,搭建了两岸民间交流的新桥梁。

年8月,福建正式向金门供水。 一股清水,从围头湾畔入海,通过海底供水管道送到金门,两岸“共饮一江水”的愿景终于成为现实。

原以为“供水管道入海口附近海域被征收后,村民们最重要的海上养殖收入将消失”的洪水水平会遭遇阻力,不料村民们却争先恐后地签订了合同,保障了向金门供水的海底管道的顺利施工。 村民们说:“一家人,怎样才能在亲人面前漏气。” 中选择光源族。

战火的硝烟已经散去,包围着头接近5.6海里的金门。 站在围住头的堤坝上,模模糊糊地看到了金门。 根据洪水等级,周头是两岸关系的“晴雨表”。

1月2日,《写给台湾同胞的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举行。 洪水平也用微信的力矩发出了“两岸四十年,心合一家之父”的感叹。 他告诉记者,在工作空闲的时候,他不断复制这40年的经验和故事,被称为“40年海峡情缘”。 (完)

标题:“两岸40年 “海峡第一村”的见证:战火变烟火 – 台湾资讯网”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