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3字,读完约5分钟

第十七届海峡青年论坛近日在福建厦门和福州举行。 来自海峡两岸的知名学者、社区负责人、港澳各界青年代表等500多人共同发表了讲话。

这次海峡青年论坛以“聚集青春力量,建立共同家乡”为主题开展了“1+4”活动。 即一个主旨论坛和第十一届两岸青年社区负责人圆桌会议、第三届两岸青年公益说、第二届两岸青年人才论坛、2019两岸青年科技创新论坛4个子论坛。

论坛表彰了福建省获得“创业之星”奖的台湾青年15人等。

世界很值得一看

此次海峡青年论坛的主旨论坛以主题为中心,邀请了4位在大陆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代表分别分享了各自的人生故事。 福建作为台蓝“登陆”的第一故乡,在人缘、地缘、血缘上与台湾关系密切,各级政府也为台蓝的生活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多个台蓝为此选择了福建作为“登陆”的第一站。 海峡青年论坛的4名台蓝代表中,有2人在福建生活就业。

台蓝代表的份额从《登陆篇》开始。 “90后”平潭台籍幼儿教育老师、第十六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牌获得者陈亚使,从台湾接到的电话开始讲话,自己来到平潭,推动了台湾幼儿教育融合快速发展的“奇幻之旅”。 陈亚使说:“世界很大,值得开拓视野,突破自己的极限认识。”

陈亚使说,台蓝的“登陆”只是第一步,今后必须考虑如何扎根、快速发展和融合。 “我想对两岸的青年朋友说,年轻人有责任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相信自己,做一个有使命感的人。”

侯彦志的故事代表了台青在福建寻找梦想、构筑梦想、圆梦的另一种可能性。 在厦门创业8年,侯彦志是台商两代,但从摆摊开始,最终在厦门创办了4928涂鸦馆,找到了自己要做一辈子的事。 他认为,如果台青选择来大陆迅速发展,千方百计不要带着台湾的思维创业。

“这几年,大陆的一些变化和许多产业的创新,都超过了台湾。 “上岸”后,先适应当地的生活,然后进入当地的工作岗位,适应当地的饮食、文化、气候,然后去评价。 自己到底是否适合创业,项目不适合落地。 ”。 侯彦志说,只有台蓝适应大陆节奏时,才能得到准确的评价,有足够的竞争力。

只有扎根才能使人扎根

从《登陆》到迅速发展、从生根到融合,台湾青年在大陆的人生历程,仿佛是一首循序渐进的《进行曲》。 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地区,从就业到创业,从单身到结婚、生子,重庆台蓝钟秉杰在大陆扎根的故事感染了论坛现场的众多听众。 钟秉杰说,台青想在大陆扎根的时候,先问问自己的心吧。 你要把根扎到哪里? 根怎么扎? 他一贯认为,台青的事业必须在大陆扎根,首先扎根。 只有心先扎根,人才能在这里扎根,根也才能扎得很深。

上海麦可将文创园区的负责人是到特里的4位台青代表中资历最深的人,1993年来到大陆的他,对台青如何融入大陆有着特别深刻的感想。 特里建议台湾青年多花些时间了解当地的政策。 “来大陆多年的台青,虽然在自己的专业行业学习,但没有时间了解当地的各种政策,特别是创业补助金。 这意味着你没有真正融入当地市场。 ”。 特里说,创业补贴的额度可能对对局蓝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但为此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将极大地提升公司的品牌。 “只有融入当地,乘政策乘风车,台蓝才能乘水行舟,提高工作效率。 ”。

不是客人而是主人

在基调论坛上,来自两岸和港澳的嘉宾结合了4位台蓝的主题演讲,与他们进行了生动有趣的互动。 两岸关系和平快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刘国深提出“登陆”台蓝开放格局,不能只着眼于大陆惠台利好。 “命运就这样不远了。 ”。 刘国深表示,两岸一家的父母,同为中华儿女,台青应该有勇气和自觉与大陆同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既然来了,就不要把自己当作客人。 台青和大陆青年一样,是同一个未来的主人翁。 ”。

台湾着名评论家邱毅警告台青“随时准备”。 邱毅认为,台青“登陆”分为心前、心后行动前、行动后三个阶段,各阶段都需要充分准备。 “大陆市场的特点和文化特点,是台湾青年在“登陆”之前无法想象的。 要感受到这个特征,不仅仅是眼睛,也请敞开心扉。”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和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施家伦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鼓励两岸和港澳年轻人肩负历史使命,挖掘大湾区的快速发展机会,构筑梦想,创造未来。

这次论坛由全国青联、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台湾创新创业总会共同主办。 (记者正期待着)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6月21日第04版)

牢笼:张振

标题:“筑梦大陆 台青也是主人翁 – 台湾资讯网”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