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4字,读完约4分钟
北京4月28日电题:采访段钟沂:将滚石作为一生的事业投入
记者张晓曦
“大家喜欢滚石,对滚石有感觉,是因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机会也很大。 但是感情是你们说的。 我不说。 ”。 最近在台北接受记者采访时,滚石乐队的创始人段钟县这样说道。
成立30多年来,滚石累积的“资产”,包括唱片的母带、封面、版权记录,甚至包括发表时的信息原稿,都被完全保存了下来。 “两个上司没有变过,办公室也和创业时一样。 ”。 段钟沂说。
生于1948年,从小沉迷于音乐和绘画,段钟沂说自己是上世纪的“文青”。 读书的台湾正处于戒严期,他说:“那个时候,像我们这样毛头小子,对知识的追求很饥渴。” “其环境、风气能够‘酿造’像我们这样的人。 ”。
1976年,段钟沂和弟弟段钟潭在台北创办了《滚石》杂志,1980年成立了滚石有声出版社——滚石唱片的前身。 1981年,滚石发行了第一张专辑《三人展》,之后还签下了张艾嘉、罗大佑、李宗盛、齐豫、周华健、伍百岳、张震岳、五月天等多位歌手。 很多人成为了中文流行音乐的“璀璨之星”。
从唱片领域风起云涌的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滚石事业蒸蒸日上,鼎盛时期拥有1000人的员工队伍,打开了亚洲市场,在香港、上海、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设立了分企业,声音
“创立滚石的时候,我们只是单纯地认为可以做这件事,我确信做得很好,但没想过要做多少。”段钟沂说,如果当时有更感兴趣的事,兄弟俩可能做了其他的事
在“最好的时刻”和“最坏的时刻”,有些企业提出收购滚石,但段钟沂和弟弟总是舍不得放手。 段钟沂诚实地说:“我不相信世界上有那么好的事情,也没有睁大眼睛的钱。” “我甚至觉得像现在这样好。”
时代变化太快了,段钟县的回答者多次提到。 如果滚石是企业品牌,这是事实,但在频繁变化的现在,这种说法让他犹豫了。 随着21世纪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兴起,唱片领域开始走下坡路,滚石也没能抵挡时代的潮流。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一年的唱片发行量接近30~40张,每月至少出两张专辑,量很大。 但是,看看过去的10年,一年能出5张、10张,真是太棒了。 ”。 他感叹道。
段钟沂相信,滚石签约的300位歌手,所有专辑、所有文案都“值得被聆听”。 但是,听众、观众记住的是罗大佑、李宗盛、齐豫等少数人。
段钟沂说:“这些人的成果来自他们特殊的创作和表现能力,内在于他们对人生的体验、社会的脉动发现。” “这也是构成好副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
这几年,滚石的脚步没有停止。 成立于广州的演出现场“中央车站”,创立了新企业品牌“滚石电音”,新歌手也签约了。 段钟沂说:“虽然说滚石对流行音乐有使命感有点夸张,但从唱片企业的作用来看,我想永远不会停止。”
70岁以上的手表县很好。 他告诉记者,自己是还骑着自行车乱跑还是想做点什么,会议、编辑、设计、杂志也还在继续。
他也多次访问大陆,往返于两岸。 他说:“多为蜻蜓点水,关于大陆的真实环境还不够。”
段钟县于1988年第一次去大陆,从北京到山西长治看望叔叔。 听到车站正在播放齐豫的《橄榄树》,感到“很震惊”。 同年,他访问了当时的大陆唱片行业,看到很多以人民币8元、5元出售的卡带,他买了很多平剧卡带,带回父亲那里听,才知道谭盾的名字。
段钟沂说:“大陆的一些变化特别快。 “包括媒体、传播环境、传播复制的一些变化在内,台湾要走60年,大陆可能要走30年或20年才能到。 ”。 (完)
标题:“专访段钟沂:我把滚石当作一生事业去投入 – 台湾资讯网”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6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