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5字,读完约2分钟
福州17日电题:台湾古建专家访问大陆20多个省:从古建筑中吸取营养
林春茵记者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沿着梁思成的足迹,台湾古代建筑研究者李干朗来大陆考察之前就传来了建筑,足迹遍及20多个省份。 对他来说,中国古代建筑既是“儒道”、“中国山水画”,也是与大陆同好的“共同语言”。
应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企业青年建筑家业委员会的邀请,李干朗近日在福州表示:“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建筑。” 在演讲中,李干朗鼓励两岸青年设计师从以前就汲取灵感和经验,从中华优秀以前就复兴建筑文化。
“我们要赢得别人对中国的尊重,是文化,文化的载体是建筑、环境、城市风貌等。 ”。 李干朗说。
李干朗说,虽然古代人关于建筑的专著很少,但今天仍然可以从诸子百家杂记笔记小说的诗词中,勾搭出中国的建筑理论。 从设计的角度看古代建筑,没有儒家仰天地、左昭右穆、道家之象的无形之美。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干朗生动地谈到了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感想:在紫禁城、晋祠中,护城河一带的曲水是水流的时间感,带来了“气”的循环。 在苏州拙政园自由延伸的小径、依山而建的武当山道观,没有体现天、人、地的道家关系。
李干朗认为,沿“丝路”传来的佛教在中土本土化的过程中,也出现在寺院的构建中。 例如,四面佛由于比对的建筑优势,发展为建山门、天王殿的寺院布局,呈现出儒家轴对称的理念,修风池、照壁融合了道家的理念。
李干朗说,西方建筑追求合理性,在“用指南针和三角板作图”中,空之间有几何布局,“西方表示对外在自然的控制欲很强”。 直到现代摆脱了精密规则的束缚,意识到房子也是自由的形式,出现了自由的雕像主义作品。
与之相反,中国则是“方”与“圆”的交错,呈现出中国人“理性自然”的宇宙观。 他在记者的要点上描绘了屋檐飞角飞舞的殿堂,以凹圆为屋顶,雨水从屋顶像瀑布一样倾泻下来。 “这是最美的山间瀑布图。 ”。
李干朗说,中国古建筑还从很久以前就传承了书画之美。 例如,北方的建筑像“所有者之书”一样认真,南方的建筑像“楷书”一样轻。 江南五山十刹的佛寺建筑形式具有草书奔放,注重照应和应对,但江南民居和园林反映了自然的野趣,屋顶呈现出笔锋的常规峯峰。
李干朗认为,古代建筑的四点感知、形式美感的讲究、公共空之间和隐私的解决,今天两岸都可以参考。 “现代设计师与古代建筑形神相通,把古代文化遗产作为宝库,应该从中获得营养”(完)
标题:“台湾古建专家遍访大陆20余省:从古建筑中汲取营养 – 台湾资讯网”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