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3字,读完约3分钟

济南5月28日电题:台北华山1914“掌门”王荣文:从事文创是追求美好生活

记者杨程晨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但ip变现(意味着利用知识产权利益的商业模式)这句话还很新鲜”台北著名的文创园区华山近1914年的12年运营成功,但王荣文并不认为文创是岛内可以马上变现的产业。

作为“情系齐鲁——两岸文化与旅游联谊会行”的访问团团长,王荣文最近率领百余名两岸文化界人士在山东进行了考察。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谈了自己对两岸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看法。

台湾初期,文创产业源于城市更新的需要,从空之间推进了旧社区的改造。 之后,衍生出了行业内关于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的争论。 王荣文分解,后者强调挖掘故事和历史,早期的文创产品用这种做法吸引顾客的观察。

王荣文说:“台湾人‘以孤高自居’,虽然很早就重视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但还是坚持‘文创追求美好生活’的简单概念。”

相反,大陆近年来在论证文创房地产、文旅商业、特色小镇、ip变化方面有了更清晰的商业模式。 随着两岸行业交流的频繁,王荣文收到了大陆城市文创产业合作邀请,但大部分没能给予快速变化,因此被中止。

“大陆城市的快速发展速度很快,台湾无法比拟。 我们在台湾的成功经验也是大陆无法复制的。 如果一点经验都不借鉴的话,我会找文创产业的本土化和相关的当地人才。 ”。

关于“产业驻地化和驻地人才”,该团台湾青年张呈远引起了王团长的观察。

张呈远来自台湾云林,学习鼓乐的他8年前选择了在文化氛围比较淡薄的家乡组成乐队。 经过多年的困难时期,一个练习场在田地地头建设的现代化乐团首次具备了雏形。

像张呈远这样带着艺术文化事业回到家乡经营小型剧团、展览机构的台湾年轻人,近年来各地如雨后春笋。 王荣文认为,从经济角度考虑,在云林组建乐队是无法生存的,但显然他珍视鼓本身,抱着“认清地区、认同地区、让地区成为荣耀之地”的想法实现了长期经营。

王荣文深有同感,“张呈远们”的愿望与40年前自己这一代文人投入文化事业的初衷不同。

七十年代中期,王荣文怀揣着改造社会的满腔热血,进入了当时繁荣的出版领域。 此后,创立了自己的企业,旗下的远流出版逐渐成为华语出版界的招牌,金庸、李敖、柏杨等众多文学成为大家麾下、出版代表作。

2007年,远流出版与其他两家企业组成联盟,获得重建台北华山艺文特区的机会。 同年年底,华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民间简称华山1914 )开始运营。 至今,该地的展览云集、公演不断,是全局最热闹的文创社区,文艺青年也被认为是访问台北的首选地之一。

虽然新的事业越来越引人注目,但王荣文并不认为自己离开了出版领域,重新生了火炉。 感觉纸书出版、数字出版和“空间出版”是相通的。 他以前通过出版物向参加者传达“聪明人”的作品,华山1914通过文创产业展示了新一代“聪明人”对美好生活的想法。

这个时代什么样的生活好呢? 王荣文表示个人看法不同,很难给出统一的答案。 但是,他确信,社会积极为年轻人提供相对公平的舞台“寻找各自生命的出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完)

标题:“台北华山1914“掌门”王荣文:从事文创即是追求美好生活 – 台湾资讯网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