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7字,读完约4分钟

《信息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最大的电视信息栏目,被誉为“中国政坛的风向标”。 《信息联播》的播音员,从老一辈邢质斌、赵忠祥、李瑞英、张宏民、李修平,到现在的康辉、欧阳夏丹、郭志坚、李梓萌等,由于节目的重要性,也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国颜”。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国家的面孔”呢? 在播音员台上,为什么总是“男右女左”? 《信息联播》结束后,播音员们在说什么? 前几天,央视总编辑办公室制作的公众号“央视看点”发表了文案,揭露了《信息联播》幕后的小秘密。

鼻子太大的人不适合“国颜”

“国颜”一定是“国字脸”吗? 文案中指出,除了外形气质、普通话基础、知识、学历等基本条件外,对《信息联播》主播容貌的要求也极高。 李瑞英说:“选拔时,主考官经常以不同的立场面对镜头,提请注意候选人是否适合《信息联播》的播出立场。” “国颜”的要求不是容貌若天仙,但需要舒适耐用,眼睛有神。 另外,鼻子太大的人也不适合“国颜”。 鼻子位于人的脸的正中间,由于占有面积过大,观众的观察力会分散。

“国家面貌”事关重大,形象也不能随意设计。 《信息联播》的播音员不能留胡子,也不能留长发(所以女主播们30多年来一直留着短发)。 眉毛也不能变细,也不能随意改造。 风格简单大方,典雅为主,夏天颜色清爽,冬天选择深色。 关于新年的节日,新年的时候女播音员可能会穿红色的唐装等,可以穿祝贺的衣服。 另外,播音员台上的“男右女左”也出于视觉平衡的考虑,说:“央视的台标固定在左上,个子矮的女主播坐在画面的台标下,看起来很和谐。”

严重的口误有可能实施《当地死亡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信息节目的新闻量要求越来越大,播音员们的语速也越来越快。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信息节目播音员的语速为每分钟160~180字。 1980年代从每分钟220字变成240字。1990年代以后,变成每分钟280字。现在语速达到了300字/分,基本上是保持风格、仪容仪表上的最大值。 ”。 所以,看50年前的信息节目的话,可能会感觉像慢镜头。

30多年来,《信息联播》的片头一直在变,而《ending pose》却永远不变。 那就是“灯光变暗,字幕上升,播音员整理稿子,简单交流”。 他们到底在说什么,从播音员们接受采访时的回答来看,其实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说“没关系。 今天没有错”,他叹息道。 由于《信息联播》是直播节目,随时都会发生“提词机故障”“需要临时插入重大信息”的情况,播音员们也有可能说错话。 据介绍,最严重的a类错误被称为“当地死亡法”。 如果发生了无法挽回的错误,主持人必须在当天广播信息,并于第二天启航。 播音员们的心理压力是可以想象的。 李瑞英说:“我们也应该剥夺信息。 我们端坐着,其实有时候稿子特别急,晚一分钟稿子就来了,总要调整一下顺序。 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信息敏锐、应变能力,完全无法应对! ”

“"国脸"啥标准?小细节揭秘《信息联播》台前幕后”

预定三小时前重播结束后工作结束

晚上7点开始,7点半结束,播音员只工作30分钟吗? 当然不是。 据报道,《信息联播》的播音员必须提前3小时在台上做好准备。 看联播、化妆、看录制的录像,节目播出后,播音员也必须在办公室呆到9点半重播结束。 很多人没有观察到的是,《信息联播》的重播有时会有细节的改编。 年亚冠决赛比赛期间,重播时插入了现场直播画面。

那么,“国家的面孔”到底是什么样的官员呢? 据该文案介绍,大部分“国颜”为央视普通员工,目前担任央视信息中心广播部管理工作的康辉,也不过受到副处级干部的待遇。 “但是,《信息联播》的播音员们经常兼任党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李瑞英更是作为基层代表列席了十八届三中全会。 ”。 另外,即使有重要的国家领导人访问,通常也会有“信息联播”播音员作为随行记者。

牢笼:晓顿

标题:“"国脸"啥标准?小细节揭秘《信息联播》台前幕后”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yl/15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