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91字,读完约5分钟
有名的语言学家。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担任中国社会
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
罗常培,字荆田,号为恬庵,满族,北京人。 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基础
人之一。 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先后担任西北大学、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学校教授、原中央研究院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首任所长、一级研究员、中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案改革委员会委员。
罗常培在北大哲学系失去生活来源直到第二年,
必须离开北大,在天津南开中学任教。 1924年在朋友刚成立的西北大学
学被介绍国学专修科主任兼教授,教授文案学。 1927年在中山大学任教,开设
音韵学、音韵学史等课。 1928年辞去中山大学教授一职,担任广
州正在建设中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小组的专职研究员。 的第一
志趣,在总结前人音韵学成果的基础上,援引印欧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利用
方言、对音等新材料,从一个主题研究入手,从这门学问[// ] 这样,他在中央研究院前后7年( 1928—1
934 ),“耶稣会
士对音韵学的贡献”、“切韵鱼的玉音值及其方音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除
论文外,其间还出版了《厦门音系》、《唐五代西北方音》、《/ br /》
、《国音字母演进史》三部专集。 罗常培是中研院的勤奋员工,
确立了他在中国语言学界的领导地位。 他从1934年开始担任教授到北大,到19
5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所长、研究
员。
1940年,他继朱自清之后担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兼任北大文科研究
所所长( 3所学校仍有各自的研究机构)。 。 罗常培从1938年进入楚国,到1944
年从楚国赴美讲学,一人7年。
1944年秋,罗常培应美国朴茂纳学院的聘任,出国讲学。 在美国4年,
在朴茂纳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耶鲁大学讲课,指导研究生发表
博士论文。 我还参加了在密歇根大学举办的暑期语言研究班,选修了3门
课程,会见了美国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等),了解了
美国语言学界的许多情况。
1950年6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后不久,他被任命为语言研究所所长。
我很高兴在收到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名的任命书时,党和政府向他学习
的术中肯定,取得政治信任,决心搞好工作。 他认真理解党提出的
科学研究的实务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他说,现在的语言所不是旧中研院的
历史语言研究所。 他在那里呆了多年的研究所曾在事务所的“宗旨”
中公开表示“为国家增光的崇尚学术”。 现在的语言所不是装饰品,
是联系党和国家语言政策的学术机构,绝不是装饰品。
50年代初,中央号召广大干部学习语法修辞。 《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社论,使珍贵版面连载吕叔巷、朱德熙合写的《语法修
演讲》长期齐整。 语言所也派一些机构(如上级党校)讲语法修辞。 在
的势头下,罗常培提出了语言的语法研究。 有些人一开始不能接受,
因为有现成的语法书,所以没有必要另外生炉子。 但是,罗常培的态度是坚决的。 于是成立了语法
小组,收集资料后,用很短的时间写完成品,从1952年开始每章把
表发给《中文》杂志,然后是《现代中文语法谈话》的书。
1952年,语言所和文案改革委员会共同创办《中文》杂志,
罗常培担任主编。 该杂志在50年代肩负着迅速发展我国语言学、讨论
文案改革问题的两大任务。 事实上,所有的语言复制问题都与这两个任务
有关。 当时语言刊物很少,很多语言文案问题都想塞在这本杂
杂志里展开讨论,所以学术意见以外的人事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作为主编,
罗常培必须在掌握杂志方针的同时,调整作者与杂志、作者与作者
的关系,并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罗常培先生很多人都想培养语言从业人员。 一是派遣有一定基础的年轻
人员到国家需要的语言工作人员,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独当一面。
干部培训班]对调查民族语言的干部进行了培训。 1952年,罗常培
与北大亲自协商,在北大设立了三年制的“语言专修科”。 这些学生
毕业后,成为语言所和另一个单位语言事业的核心。 1956年初,教育部和语
语联合组建“普通话研究班”,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历时约4个月。
到958年罗常培去世时为止,已经经历了6期,培养了800多名地方方言调查和一般
讲话的宣传工作者。 其中许多在实践中略有成长为大学
语言学科的教师和语言事业的核心。 培养这些语言事业干部
在罗常培策划、安排的同时,不能亲自参加讲座。 如前面
所述,他和王均合着的《一般语音学纲要》,最初是北大“语言
专修科”的演讲稿,后来被修订成书。
标题:“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jj/1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