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58字,读完约7分钟
现在文化界普遍认为的“国学热”,就其现象而言,其实是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热
现代国学热暗示了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高涨,开启了民族文化的自觉
3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连续几千年,自古有今的文明,为人类文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遭受过沉重的屈辱和曲折。 因为这种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恢复对民族生命的顺利和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学热使我们认识到,不能孤立地看待9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必须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快速发展及其近代曲折的历史中认识,把它结合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生命过程,看成是中华民族奋斗史新编和中华文明史快速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换言之,改革开放30年来迅速发展的成果,使更多人认识到这些伟大成果的取得多亏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多亏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 现代国学热暗示着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高涨,打开了民族文化的自觉,这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着重要的作用。
4这也涉及到与文化以前传下来的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根源。 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得到了滋养和壮大。 这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态及其内涵是离不开中国以前就有文化传入的,中国以前就有文化传入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第一土壤和环境。 民族精神是一贯的,但其表现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是因为有时明显地得到发扬,有时阴暗平淡。 应该说,人们越有文化自觉,民族精神就越得到满足和完善的发挥。 国学热认为,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崛起,中国人对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已经或根本发生了变化,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在经历一个由自在向自觉转变的过程,这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时期。 国学热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开始。 文化自觉是指认识自己文化的发生、成长、迅速发展的历史,认识自己文化的独特之处、存在价值及其普遍意义,使个人与这条历史文化的长河相连、融合,从而建立文化认同。 对中国文化这个相连的古老文明来说,文化自觉是促进文化复兴的重要条件,文化自信促进了文化自觉,增强了民族生命力,振奋了民族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国学热是中华文化复兴初期阶段的文化标志。
5、国学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精神家园方面对本土从前流传下来的资源的热切渴望。 社会转型需要不同于革命时代的意识形态,由此促进的文化转型构成了现代文化景观的大背景。 现代化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道德秩序和个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社会道德秩序的建立不是以前就传来的道德文化,这已经是后“文革”时代转型期执政党和人民的共识。 寄身立命的生命归结于心灵的平静,心灵的诉说比以前更为突出。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人与人关系的新变化,青年一代也在寻找人际关系的解决办法等方面着眼于古老文明的人学智慧。 中国古代文化宝库已经成为现代人待人接物、处世、自己的第一资源,与其他外来文化、宗教相比,在稳定社会人心方面,传递着以前文化提供的生活规范、德行价值和文化归属感,发挥着其他文化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 几千年来以人为本的文化流传至今,在“心灵滋养、情感慰藉、精神提升、人文教育增益”方面,为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中国人提供了第一精神资源,在稳定心灵、提升精神、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6国学热的另一个作用是有助于打破“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及其文化霸权对我们的影响。 百年来,我们大力学习西方文化,实现现代化确实是对的。 而且,必须继续扩大开放。 但是,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方面,也产生了全面西化的思潮,对民族文化持虚无主义态度,彻底丧失了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意识。 这不利于现代化,使现代化失去民族精神的支持,也容易导致食洋不化,不能把先进文化的普遍性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都照搬西方经验和西方原理,而忽视中国的历史文化经验和中国原理。 历史学家已经指出中国有连续几千年记载的历史,但这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一切社会科学原理必须经过中国历史经验的检验才能说明其真正的理性。 国学热有助于人们以普遍的角度对西方文化进行特殊反思,反思从西方引进或移植的学术体系,通过中国的经验和中国的智慧树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平等交流。 这种注重中国经验和智慧的努力,在实践行业尤为突出,如在西方管理思想之外,积极寻求基于中国文化的概括、凝聚、诱惑的管理之路,已成为中国公司家中最受欢迎的追求。
7就国学热与国学研究的关系而言,国学热本身不等于国学研究热,目前的国学热还是分布在大众教育和国学知识传播方面的,相对于国学的学术研究,多属于文化普及的水平。 大众教育和传播的热络并不能自然带来国学研究质量的提高和快速发展,这一点必须明确区分。 但是,这种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文化热的文化氛围,改善了社会公众对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的态度,改善了对青少年的影响力。 熟悉从小传下来的文化,将越来越加深这一代青少年对国学的向往,有助于新一代继承中华文化,也将为国学研究提供更好的文化生态支撑。 事实上,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发展很快,并未在学术研究水平上独立发挥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人民群众通过普及途径获得的文化信念和价值,在实践中多次捍卫、付诸行动,在历史舞台上演绎出华丽、令人哭泣的壮丽故事。 人民群众的文化信念也发生了变化,影响着从事理论论述的文化精英。 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普及化,不能只从普及的角度来评价,必须深刻认识中华文化传承的意义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由此可见,当前国学热的出现和流行,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深入展开,对于社会和谐的实现,必须给予必然、合理、积极、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但是,以前传下来的文化不是治百病的良药,以前传下来的文化不能处理我们现实中面临的所有问题。 以前传下来的文化只是我们文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如何构建符合人民需要的现代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体系,迅速发展政治文明,健全持续的经济增长、法制生活,迅速发展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创造性努力。 并且需要通过适时的诱惑,来区分人民以前传下来的文化精华和糟粕,区分永久的价值和过时的东西,帮助以前传下来的文化资源顺应时代的要求发挥其作用。
加快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了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总理强调,深入实施可持续快速发展战术,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习惯绿色转换,同时“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生态保护补偿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途径,也是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实践的义不容辞。 寻找准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关键,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方法,开拓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重要抓手。 【详细】
加快完善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需要持续的力量
应进一步深刻认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加快完善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 【详细】
标题:“怎么看待国学热”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jj/1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