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29字,读完约8分钟

一般来说,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缺乏科学思想,这也是儒学研究者基本公认的。 但是,由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特殊境遇,20世纪儒家学者没有加强对科学认识思想的探讨。 在这一点上,熊十力是“异数”,堪称典范。

之所以说“异数”,是因为熊十力似乎是最没有资格说话的

熊十力最初接受科学思想洗礼,是20世纪初刚投身辛亥革命时读的《格致启蒙》等书。 自从1922年教北大以来,熊十力就没有直接研究科学,但为什么能迅速发展中国的科学思想却是他心中永远解决不了的实情。 并且,在10年磨练一剑的《新唯识论》第一稿本( 1923年本)的开头,写道“该书区为二部:部甲,《境论》”。 法相性、目的是境界,是已知的事故。 乙、《量论》。 称重者知道其外号,讲述其所知,但其义未详。 因此《量论》次之。 另外,《境论》从知乎来说,实际上是云,是计量学的开端,这本书通过的是计量学观。 ”。 (《唯识学概论》、《熊十力全集》第一卷第45页)境论自然是指宇宙论。 量论是与科学的认知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这证明了“新唯识论”作为“境论”是为了开创“量论”——知识论而创立的,所以他认为这本书可以是“量论的发端”、“这本书的通作量论观”。 之后,其《新唯识论》为数易其稿( 1926年书、1930年书、1932年书至1944年包括《语体副本》),但又是坚持《本书为二部》和《本境论为开量论》的基本观点,为量论。

“熊十力的科学观”

但是,在1923年爆发的席卷整个思想文化界的科玄论战中,熊十力在北大教书是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按理说是他在意的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进行任何讨论。 因为,并不是他对这些问题不感兴趣,而是在他看来,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值得争论的问题,或者说是他已经从理论上处理过的问题。 在此之前,他在1922年印刷其《唯识学概论》时,就已经用“境论”和“量论”来确定两者的关系,所以其“新唯识论”是关于境论的探讨,但其探索的指向完全在于量论。 从这一点来看,熊十力虽然不是所谓的科学万能论者,但他无疑是最在意科学快速发展的中国哲学家,他在当时争论中的沉默,绝不意味着他不在意这样的问题,他对这样的问题已经是自己的

1936年,唐君毅在科学真理和玄学真理“如何流通”的问题上问他时,熊十力才系统展开了关于“科学真理和玄学真理”的具体关系及其如何相通的讨论。 他对玄学确实高扬,对科学万能论也确实批判,但从整体上看,他对科学和玄学确实重复着双向肯定的态度。 对于他高扬的玄学,也必须在科学的同时落实到科学认识的具体过程中。 这涉及熊十力的科学观问题。

关于科学与玄学的关系,熊十力主张科学与玄学成立的依据在于人们对宇宙差异的把握视角和不同的研究走向。

在此基础上,熊十力进一步探讨了科学真理和玄学真理的具体内涵问题。 他说,玄学真理既不表现为积极的知识形态,也不表现为所谓单纯的理性形态,首要表现为超越的本体论追求精神。 关于科学真理,熊十力基于对科学的理解,依次概括了它所具有的六大优势:第一,必须肯定客观实际的经验世界。 这是科学探索和科学真理存在的前提基础。 第二,科学真理的发现需要基于感官经验,同时可以得到经验世界的实证第三,科学真理的发现必须普遍有效,取决于普通人公认的客观做法第四,科学真理的存在取决于一定的条件, 必须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五,科学真理的具体内涵是存在于具体经验世界的规律或规律第六,科学真理具有客观特征,但其发现、认识离不开人的主观发展实际上是人的主观偏差 (见《科学真理与玄学真理》,《熊十力全集》第8卷第140―142页)在此基础上,所谓科学真理与玄学真理的关系也是第一,“玄学真理一词,是实体的代名词。 科学真理这个词,是事物之间的法则。 前者是绝对的真相,后者的真实性只限于经验界……”(《科学真理与玄学真理》、《熊十力全集》第八卷第144页)

“熊十力的科学观”

从这些规定来看,熊十力的科学真理首要从客观性、对象性、经验性、相对性、认识性和规律性的角度来把握,这当然是从哲学的角度赋予科学真理的定义,但这个定义明确了科学真理常规性的特征。 所有这些特征都是从科学和玄学的基本区别角度提出的。 即使在今天,这些规定仍然具有普遍的比较有效性。 在熊十力看来,科学真理和玄学真理都有其真正的理性,但它们不是“同一个真理”。 从超越的层面来看,这是因为科学真理和玄学真理本身存在于人类精神世界的不同层面,所有的科学真理都需要归于玄学真理。 这是从实际的“特别”走向超越的“理一”。 从具体经验世界来看,玄学真理又要落实到经验世界,落实到具体事物中,从而体现事物迅速发展的具体规律,这又是一个从超越的“理一”走向具体“特别”的过程。 当然,这也纳入了科学真理的范围。

“熊十力的科学观”

值得注意的是,熊十力在这场关于科学真理与玄学真理关系的辩论中,其所谓科学不仅直接来源于西方,确实也是西方文化的所长,但其所谓玄学,指的是儒家一贯重复的道德理性 这样,对科学真理与玄学真理关系的探讨,实际上不仅是讨论科学与玄学的关系,也是中西文化的关系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以前传承文化的旧图新问题。 正因为如此,他所讨论的玄学,不仅包括程朱的天理、阳明的良知,首先是儒家道德理性的总称——其讨论的科学,不仅包括西方的科学,也包括程朱一系的格物穷理之学。 具体来说,熊十力也要通过程朱格物穷理之学与阳明致知之学的融合实现对科学与玄学的双向肯定,通过朱子与阳明的会通实现玄学到科学、道德理性到现代科学的转变。 事实上,20世纪30年代,利用朱子与阳明的关系,探讨了致良知与格物穷理之学的双向会通问题(见《十力语要》卷一、《熊十力全集》第四卷第120页)。 在40年代的《读经示要》中,更系统地讨论了两者的双向统一关系:

“熊十力的科学观”

如果不能达成良知,也就是说,如果东西窘迫,那只是知识,如果失去了头脑,那也是支离破碎。 现在,只要知道良知,并且有了优秀的工作,大脑就已经得到了,所以,根据本体的说明,测量事物,知道其理由。 所有的知识都是良知的开端。 ……亲如计量冬温夏清,晨昏定省之宜,此格物也。 也就是良知的启用。 进入科学实验室,测量物象发生的变化,看是否符合我的设置臆想,这个格物也是。 也就是良知的启用。 暑与量弃乔,寒与量弃葛,民权蹂躏,衡量革命,强敌侵犯凌,衡量反抗,这个格物也。 良知的发端。 总之,立下书本,知道从事格物,所有的知识,难道不是良知的妙方吗? 为什么会支离破碎呢? (《读经示要》《熊十力全集》第3卷第 669页)

“熊十力的科学观”

单从字面上看,这是讨论朱子的即物穷理之学与阳明的致知之学如何相通的问题,但其具体照顾不仅是朱子的“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也是阳明的“父自然知孝,兄自然知弟”流传至今的“冬温” 显然,熊十力始终是儒者,从未放弃儒者的道德理性,但他可以通过主体精神的直立,将具体而生动地在前传下来的道德理性扩展到科学认识之间,并加以宣传。 当前,在民族性和时代性交错误的背景下,熊十力的这些探讨,基于我们如何把民族反复传入以前,如何把民族反复传入以前,开展适应民族主体性的现代化追求和科学认识精神,也具有启发意义。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加快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了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总理强调,深入实施可持续快速发展战术,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习惯绿色转换,同时“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生态保护补偿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途径,也是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实践的义不容辞。 寻找准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关键,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方法,开拓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重要抓手。 【详细】

加快完善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需要持续的力量

应进一步深刻认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加快完善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 【详细】

标题:“熊十力的科学观”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jj/1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