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5字,读完约3分钟
我对台湾的记忆来源于小时候经常玩的解放台湾这个游戏,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台湾是什么。 年纪大了一点,台湾音乐开始进入我的生活。 李宗盛、罗大佑、蔡琴、五月天在那恰到好处的歌声中一次又一次投降后,自然对这片土地产生了向往之心。
然后,我来了。
台北是一个大城市很有声誉的小镇。 建筑物比我想象的要古老得多、低矮得多,甚至有名的101大楼也难以感觉像笔直的云一样。 路不宽,有很多胡同。 高架桥也很少,但堵车很少。 大街上到处都是摩托车,红灯一转绿灯那就像万马奔腾一样壮观。 路边垃圾桶很少,但地上很干净。 夜店很多,同时几乎每天都客满。
台北没有多少钢筋混凝土摩天大楼,但有着丝一般的人情味。 公共汽车司机亲切地说早上好。 顾客和店员大声地互相感谢。 眼镜店主管听说我在陆生不能拿奖学金后会直接给我打三折,但是街边卖咸鸡的摊主,凌晨两点摊牌后,会拿出扫帚和洗衣粉刷马路。
在台北随时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份赤陈,以及人们对这个城市的爱。 在笼罩地球大半的现代化浪潮中,台湾似乎保持着其人性中最本源、最可爱的朴素。 有人说日本殖民地给台湾人带来了守时、谦虚和礼貌的习性。 有人说这是中华文明温良恭俭让位给台湾的传说。 但是,我相信这是人性的本质。
多个台湾年轻人对大陆几乎一无所知。 他们出于好奇问你:你是北京人吗? 因为在他们的概念中,大陆唯一比较确定的地方也只有北京。 更夸张一点,甚至会问大陆有没有泡面,骑摩托车之类的问题。 他们中有不少人想在大陆走走看看,也有不少人想去大陆工作,但未知的恐惧阻碍了他们的前进。
我听说来台湾的大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小,不太爱学习。 来看确实如此,但原因有点偏差。 对大陆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接受的大学教育的选择似乎越来越多样化。 有些人热衷于社团活动,有些人专注于学业。他们一旦决定了自己的方向就全力以赴地享受,学业是其中的选择之一,不是必要的。 但是,如果他们考上研究生,就会认真对待学业,所以让我过得很轻松的前景就彻底失去了。
台湾的政治被泛娱乐化了,但台湾的生活似乎没有被泛政治化。 电视上播出的立委对政务官的提问是,其娱乐效果常常不亚于两岸“康熙来了”的政治家与娱乐圈艺人战斗,生动活泼,效果极佳,在民间各种婚礼上也频繁露面。 但是,台湾人不太在意政治。 本土政治还不错。 毕竟,有些问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但是国际政治显然被冷落了。 台湾朋友告诉我,他去北京旅行的时候,出租车司机一开口就跟我说中日关系,真的让他很吃惊。
走在台北街头,看到等待绿色的行人,大声说谢谢的手扶餐饮店店员和提醒我鞋带系不好的老奶奶,心里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在这里,我要慎重补充台湾社会还有很多不足和根深蒂固的狭隘,以免它在我笔下被无意神化。 但是,我多次能做的是,这里也许确实是个容易安心的地方。
在一个小镇上,有很大的爱。
标题:“台湾印象:一座小城有大爱”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ly/1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