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49字,读完约8分钟

10多年前,我在台湾政大学习时,校门有一条步行约20分钟的小马路,被称为向导路。 路上满是便宜的小吃。 台湾夏天很热,学校门口对面的中泰冰果室是永远的排队店。 台湾人喜欢吃冰,把一大片冰切成雪,有20、30种原料。 煮各种水果、珍珠粉圆、芋头、花生铺在上面,淋上糖水或炼乳,五彩斑斓的甜食碎冰溶在嘴里,经常有奇怪的混合味,最后总是冻结变成雪人,大家都希望离开。

因为学生生活不太宽裕,所以总是断冰趴在生日上是party的意思。 同学的生日有时不能去餐厅。 我有一个大蛋糕。 请一个人在冰果室吃冰块,分蛋糕唱生日歌。 过生日也可以。 台湾歌手安雅在畅销书中,红豆、大红豆、剪、剪,你要加什么就是剪冰。

因为有很多外国移民,台北市内即使是狭窄的胡同口,仔细看看全中国的美食大集合,甚至可以汇款全世界的美食。 例如校门大街,最西边有炒刀削、米粥、牛肉葱卷饼等北方面的红色高粱,向东走几步,就会看到豆酥鳕鱼入口融化的四川料理店,我在那里第一次吃到了鱼香这种奇怪的味道。 以前有上海水煎包的小摊、广东菜面馆的子富豪酒店(芙蓉蛋饭特别好吃)、日本菜、韩国烤肉、马来西亚肉骨茶等。 路的尽头有楚味厨房。 煤气锅鸡、大薄片、绍子米线都是一流的美味餐厅,很多人认为那是政大附近最好吃的餐厅。

北京街头很少见到自助餐店,这是台湾校园标配,20、30道热菜摆在大餐台上,客人拿着盘子,喜欢吃什么,然后排队称重支付,热汤免费装满 这家小店因为便宜,人最多,在政大外面的街道上开了七八家。

班上几场身体比赛怎么花最少的钱吃午饭? 大家去自助餐厅买最便宜的蔬菜吃。 饭菜可以控制在十几元新台币(人民币3元左右)。 省钱竞争在接近10元新台币的范围内僵持,每天都有人刷新日记记录。 敦料我闺蜜异军突起,用三元新台币买了白米饭(人民币不到6毛钱),淋上酱油,把紫菜蛋花汤里的紫菜花全部拿出来作为配料,不脸红地在那家店吃了午饭。 消息一出,全班崩溃,被认为找不到更厚颜无耻的方法,闺蜜夺冠。 只是,那时我们已经不敢去那家自助餐厅了。 我也有很久不知道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了。

这是十多年前的事件。 现在回到学校,在当时的向导路上,我知道的店只剩下1/10了。

20世纪90年代,台湾社会迅速融入全球化浪潮。 在校园里,教授全球化或反全球化理论的老师最受欢迎,商学院的学生选修的是企业全球化、国际商务管理等课程。 我们社科院的学生致力于提倡反全球化、后现代理论、各种左派思想的教授,包括福柯( michel foucault )、杜勒斯( gilles deleuze )、瓜达里( felix guattari )、马尔 知识分子总是相反的,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反全球化阵营大将斯蒂格利茨( josef stiglitz )的书,是当时我唯一能读的经济学书。

时代潮流难以抗拒,政大校园外的地形也随之翻盘。 一个象征性的事情是1997年12月5日麦当劳的政大店开幕。

麦当劳在台湾本来是家族生意,由知名商人孙姓兄弟购买代理权,1984年开第一家店,之后10年内迅速发展了73家店,这些店大多开设在精华商业区。 20世纪90年代麦当劳面向全球扩张,美国总企业于1994年收回台湾地区的代理权,3年内开展的店铺数量比10年前开的店还要多,达到163家。

麦当劳政大店开了大店,结果快餐帝国从商业大街进入人口密集的小社区,相中的店是我们断冰躺着的冰果室。 开幕那天,我的硕士论文指导教授、台湾地区左派阵营健说,让冯建三进教室,就让同学们收拾书包,坐在麦当劳抗议,反对全球化浪潮。 据参加那次抗议的同学说,大家只进去走了一圈,店员就睁大了眼睛,问我们为什么要抗议。

蜜创省钱记录的自助餐店,离麦当劳不远,很快就被选为日本连锁集团的莫斯汉堡,改造成莫斯汉堡店,三元午餐的记录堪称绝响。 两家快餐店一次租用整个建筑物贯通经营。 这并不是过去的冰店,自助餐只租一楼店的小手笔可以对抗的。 台北虽然小,但是麦当劳的餐厅经常比北京开得大,实力很明显。

中泰冰果室停业后,该街冰品店、自助餐店逐一关闭,豆花店改为国际连锁平价服装店giordano,女生宿舍门口的自助餐店成为7-11便利超商。 星巴克、屈臣氏、hang ten这些字排列在政大街上,挤出了多种美食小吃。 留在学校的学长告诉我,现在在校园外找不到几个食堂。 要吃冰,过道南桥,也过景美溪的另一边,越过北京的立交桥就能找到冰。 这是喜欢打篮球的男学生,特别是讣告。

国际连锁店不仅攻占了政大街区,台北市几乎所有人口密集的小区都沦陷了。 学校、医院、捷运站(地铁站)、商场、大型居住区外的街景非常相似,屈臣氏、星巴克、麦当劳、7-11成为街区的标配,夜市附近的屈臣氏全天候营业。 现在,在北京市内,背后摆放着杂货,前面摆放着很多蔬菜水果的零售店也随处可见,但在台北的街道上已经看不到了。

所有的杂货店都被7-11这样的便利店吃到,一条街上有三五家便利店是很普通的街景。 商业地景的迅速变化使有识之士普遍感到焦虑,经济全球化的优劣争论屡有报道。 根据台湾地区经济部中小企业处的统计,1995年台湾全域中小企业的销售份额占全体的36%,2001年只剩下28%,现在还维持着这个水平。

但生命总是会找到自己的路。 在经历了大资本集团的清洗之后,小商人纷纷转移到胡同和其他阵地,竟然依靠主要的商业主干道,开辟了生机。

例如台北市最繁华的忠孝东路商圈后面,聚集着迅速发展走出小镇中最大的咖啡店。 特别是延吉大街和光复南路之间有比五道口还大的地块,像北京雕刻时的咖啡馆一样,有具备资产阶级氛围的咖啡店、蛋糕店、花茶餐厅。 店主们几乎都在比赛自己的装修、美食、音乐品位,十几条小巷一齐飘散的诗意气质宁静喧嚣,走在昏暗灯光的夜晚风中,几乎是《爱在黎明的黎明》的维也纳。

我的同事告诉我,五道口万圣经园周边本来就有机会成为书店街。 没有理由。 台湾大学的周边小巷气势磅礴地形成了温罗丁的本街。 温州大街、罗斯福大街、蒙特州大街的街区之间,散布着4、50家独立书店、音乐酒吧和美食店。 培养了几代台湾地区左派知识青年的唐山书店隐藏在罗斯福路附近的地下室,而台湾地区第一家销售简体字中国内地版的明目书社在温州街开张,吸引了许多其他简体字书店、二手书店入驻。 我的《资本论》、《马恩选》、《古典时代的疯狂史》、《哈贝马斯》、《公共行业的结构变化》都是在那里买的,真的比台湾版便宜很多。 附近的魔女店是台北听live音乐最好的地方之一,那里出了有名的歌手张悬。

特色胡同已成为台北近年来最美的地景,小商人也繁荣了网络商业。 我男孩家本来是开鞋店的,据说因为店租太贵,所以去夜市开店,开网店,网店生意很红火。 前几天他在脸书上发现了我。 头衔是鞋业集团首席执行官。 根据台湾地区经济部财团法人商业研究院的报告,目前c2c拍卖市场占整体网络购物的43.2%的份额,足以与b2c市场平等坐实,与网上市场获得不到3成的份额是不同的风景。

无论你多么担心全球化的危机,它的到来其实是不那么令人忍受的。 多年来,我一下楼就有便利店的生活,忙碌的时候,7-11确实是有效解决吃饭的最好地方。 我刚搬到北京的时候,我甚至找不到7-11的日子。

人虽然会随着时代而变化,但也有时代不变的地方。 台北人家附近总是有小中药店。 无论现代医学、科学、商业如何西风东升,人们都喜欢依赖中药店。 夏天,包酸梅汤,女孩子每月吃四样东西来补充身体。 到了冬天,我们有时炖药,煮十全大补鸡汤。 无论台北人多么现代化,你总是在街头巷尾的中药店、小寺庙之间,中秋节吃月饼、端午挂艾蒿、中元节放水灯、元宵节送天灯祝福时,都能看到台北人古老中国人的生活痕迹。

标题:“胡采苹:台北往事”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ly/1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