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04字,读完约9分钟

过去山友走荣润古道有时会山难,幸救难大队的奔驰援助顺利逃脱。 所以我对这条古道很害怕。 我听说最近两三年,这条古道渐渐很多人走了,路况有所改善。

关于这条古道的历史,各方面都不同。 民国八十八年出版的阳明山国家公园全区古道调查报告只提到了这条古道,被称为富贵山步道,只有十五年的历史,是登山者自行开发的山径,没有被认为是历史古道(注1 )。 。

山界前辈林宗圣认为这条古道本来就是早期的造林道路。 阳金公路开通、植树造林结束以及砜口山划分为生态保护区后,古道逐渐荒芜消失,随后经过山界的努力开通,古道在阳光下重现。

陈世一着阳明山之旅将这条古道称为砜口山古道(注2 )。 这条古道位于鱼路古道、鹿堀坪古道、富士古道之间,可能是这些古道之间(金山、万里之间)的联系道,但这条横贯横山和大尖后山鞍部的古道,在过去的阳明山历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难以追溯。

图:荣润古道

这条古道确实是日据期存在的山路。

根据民国八十八年山友静竹发表的磺化山古道一文,从日治时期的五万分之一等高线图可以看出,连接金山和士林之间的越岭道路有西线、主线、东线3条。 西线是今天阳金公路要走的路线,主线是鱼路古道,东线是砜口山古道(注3 )。 。

砜口山古道、联络金包里(金山)、八芝兰(士林)之间、金山到天竺之间的老路,如今变成了道路。 唯一的古道是从天竺上面的富贵山墓地向南越过砜口山、大尖后山间的鞍部草原,通过翠谷,越过石梯岭北东鞍,石梯岭东南侧的内双溪东源,沿溪岸至内双溪主流的会口,与内寮古道或内双溪古道相连,坪顶

现有记录显示,这条古道上没有土地公庙、石阶或村落的遗迹,应该不是来往于两个地区的主要交通线路。 我无论如何都很好奇。 谁走这条古道? 这条古道的真正用途是什么?

大屯山系自古以来就是凯达格兰族的活动范围,磺化口山古道是金包里社或毛少翁社原住民的狩猎小径吗? 在日初期,简大狮子等抗日义军盘踞奥普蒂根一带,这条路线有可能成为义军游击队往来金包之间的物流补给线吗? 还是只有日本时期开辟的造林道路? 我读了相关资料,还得知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台湾掀起了寻金热,日本殖民政府鼓励民众深入金山、万里一带的山区寻找金矿。 今天的三芝乡竿尾伦古道,留下了矿场遗迹。 这条小路也是当时金寻梦小径之一吧? 资料不足,以上推论都只是推测。 机上的空话,不如说是实地访问。

图:荣润古道(鞍部草原的警示牌)

今天的活动是由肖邦率领的,参加的成员有andy夫妇、救济非、happy妹妹、happy父亲、水生、水生女朋友、老恩、daniel和我11人。 从金山出发,走阳金道路,在阳金道路6k天籁附近停车,走到富贵山墓地约40分钟。 如果不省略这条路,可以开车到天籁,直达富贵山墓地。

润古道的入口在墓地后面,可以沿着墓地中间的石阶路一直往上走,尾端连接森林小径就可以看到登山条。 沿着山径直行,稍微往前走,就可以看到阳明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区的警告标志。 这就是荣润古道的入口。

荣古道沿河谷半山腰的森林小径,缓缓上坡,稍塌处附近的芒草长一点,须拨芒,但其余的路况尚好,无陡路况,步行不累。 但是,走在密林里,山谷受风,夏天走,有点闷热。 流汗。

沿途几次越过干溪沟,古道如常规山路,未见反坎、竹林、姨妈芋或石叹等古道遗迹。 虽然山径为土径,没有石阶,部分道路上有不规则的岩石,但很难评价为是人工构筑或天然形成。 我在越溪附近,遇到了比较平坦开阔的地形,都观察到了注意,没有发现任何反衬坎或人工遗迹,但杂木林中观察到了理发的笔直的杉树,仿佛是造林的遗迹。 荣润古道真的是造林道吗?

图:石叹遗迹

从富山墓地(海拔390米)出发约1个小时,终于离开森林,到达了环山、大尖后山之间的鞍部草原。 这里是荣润古道的最高点,海拔约760米。 从这片草原可以看到万里方向的大尖山美丽的锥形山峰。 这里有山径,可以攀登砜口山和大尖后山。

接着,进入森林,逐渐下坡到翠谷,沿途林间有牛路交叉,必须仔细观察,以免误入歧途。 约20分钟后,离开森林,来到了小草坪。 天气太热,我进入森林躲避阳光,却意外地发现了林中废弃的石叹。 之后,从相反的方向看到石叹的门,石叹内残留着农家的绳子,排列着铁格子,像牛栏一样。 从这个农具来看,这个石叹被废弃的年代应该不太长。 山静竹一文说,翠谷最后一家农户搬迁后,是指这石叹吗?

本以为是新发现的石叹,但查了资料,知道蓝天队画的荣润古道地图其实是表示这个古叹,但由于没有事先观察,误打误撞,幸运与石叹的遗迹在林中偶然相遇。

从石叹遗迹继续前进,大约一两分钟,出森林,到翠谷。 于是殿后的两个队友消失了。 原来如此,他们误入了牛的直径,提前砍掉了。 虽然迷路了,但是吓一跳也没有危险。 这头牛的直径可以到翠谷。 两人离开森林,出口离我们约3,400米。

图:翠谷.砜口山

翠谷是狭长的山谷,位于上磺溪源头,是沼泽地,土壤潮湿松软。 即使像今天这样天气晴朗,看起来也像干草坪,踩了也有可能陷入1、20厘米的深渊。 晴天也是如此,到了雨天,情况可以想象。 翠谷,美丽却隐藏着危险。

我们在翠谷一角休息吃饭,同行的山友happy的父亲已经来过翠谷好几次了。 他说这里的小河里有台湾原生鱼种七星鲫鱼,我走近小池注意,真的发现了鱼的踪迹。 之后,跟着happy父亲和happy妹妹向翠谷沼南端前进,注意这里的生态。 daniel,肖邦也跟着来了。

那时,happy的爸爸发现泥土上有兽蹄印,是山羌族的脚印。 他说他上次来的时候发现了大量的兔子遗弃。 正因为崔西被列入生态保护区,限制游客的出入,才能拥有这样丰富的生态环境。 山羌族和野兔让我对古道产生了很多回忆。 这条古道不是凯达格兰族的狩猎小径吗?

我们踏着干湿交错的草土向南前进,深入翠谷。 据萧郎导演称,南行应该连接鱼路古道。 鱼路古公路通过上磺溪中游附近。 因此,沿着这条溪的源头下去,应该可以连接鱼路古道,但是这条路很久没有人走了。

我期待着在沿着山麓的湿地旁边找到石叹和人工遗迹。 砜口山古道是前人古道,从金山登翠谷,根据现场地形评价,没有理由穿越地形险恶的翠翠谷(注:现在的荣润古道路线穿越翠谷)。 更合理的路线是沿大尖后山麓边,绕过翠谷,再次沿石梯岭鞍部或溪而下,连接鱼路古道。 竹砜口山古道一文说,日本等高线地图上描绘的古道路线确实避开了翠谷。

即使小心,也有失足之仇。 前进时,不小心踩到了泥土地,左脚瞬间下沉了10厘米,突然拔脚,时间晚了,鞋上的脏裤子脏了。

走到翠谷南端,有一片小草原。 从这里向北望去,翠谷的谷地更加完整,砜口山雄伟巍峨。 向南走就是杂木林了。 树林里虽然有微弱的小路,但是没有登山条。 附近也没有反驳坎和人工遗迹。 我只看到牛踩过的路的痕迹。 我们的探测到此为止。

图:关于归途,鞍部草原

回来后,忘记了时间的路径,又重新摸索,苦苦挣扎,左踢右挠,终于穿过这片泥潭之地,回到了休息的地方。

从崔西回来的话,回来很快,大约90分钟就回到富贵山墓地。 回去的路上,我还在关注人文遗迹,终于在山腰上,发现坡地的树林里有疑似反坎遗迹。 我和山友丹尼尔登上了调查。 这块岩石堆起来的矮墙,高约1米,绵延约数十米。 我显然不是普通的反驳坎。 坎采用横向,利水土保持,但该矮墙纵向、从高到低,不能保持水土。 似乎是边界线或防御措施。 真的大象怎么样我也不知道。

我终于自己走上了荣润古道。 作为前人的古道,荣润古道明显条件不足,途中只发现了这座独立的矮墙和翠谷附近的单一石叹遗迹。 它不像鱼道古道,沿途充满人文遗迹,也不及万溪古道,虽然已经作为公路整修,但沿途仍能看到许多百年的古叹。 这条古道的人文意义可能不在于实质的古道历史,而在于这条古道名称本身。

润古道是阳明山国家公园古道中唯一以山界前辈的名字命名的古道。 蔡荣润(注4 )是台北市登山会熊队副队长,为中级山的开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民国七十七年,他参加了调查,这是堺灭的古道,第二年,蔡荣润死于肝癌。 七十九年九月二十日,林宗圣终于全线贯通这条古道,将这条古道命名为荣润古道纪念这位山界前辈。 这条古道是属于山界的古道。

今天我们走的古道和山路,很多前辈辛苦拿开山刀,砍荆棘,辛苦开的,就是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乘后人凉之余,也能继承前人之志,才能更后人,继续乘凉。 在今天看到的荣润古道路状况下,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这是这两三年来登山团体共同努力的成果。 润古道已经什么也不怕了,沿途登山条随处可见。 登山者只要沿路带路,应该就能平安到达翠谷。 我想荣古道已经被世人遗忘了吧。

标题:“荣润古道(磺嘴山古道)翠翠谷”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10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