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05字,读完约5分钟

(来自台湾酒后驾驶防止社会关怀协会的网站)

酒是台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角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政治家必须依靠其“搏情”,综艺节目必须借其做文章。 在台湾创作的闽南语歌曲中,用酒唱歌的人非常多,两岸家喻户晓的《爱的拼写获胜》,用“天天沉醉”来概括失意的人生。 记者在台湾餐厅看到纸巾,写着“酒国晕熊”,用谐音形容酒后的状态。 现实中,头晕痛苦的还在其次,酒后驾驶才是绝症,已经成为社会框架。

台湾的酒后驾驶法规可以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处罚逐年加重,酒后驾驶并未减少。 惩罚不严厉吗执法不利吗? 认知不够? 社会争论了很久。 最后落锤,还是从加重惩罚开始,从今年7月1日开始,台湾将执行酒后驾驶的“连坐”条款。 也就是说,酒后驾驶的同乘者将被罚款600元(新台币,下同)至3000元。

同样惩罚车

今年3月,台湾当局修订了《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加重了酒后驾驶的处罚。 最近公布了新条例的实施细则。 其中史无前例的是“连坐”条款,如果司机吹气,酒精浓度超过0.25毫克,该车的乘客即使在18岁以上也会被处罚。 20岁以下罚600元到900元,20岁以上夜间罚1500元到1900元,白天罚2200元到3000元。 即使喝醉了酒也开车。 年龄在70岁以上,心智不全,只有坐出租车和公交车的人才会被免责。

此次修订条例也将加强对酒后驾驶人员的处罚,如果酒精浓度低于0.15毫克、0.25毫克,小型车罚款将从1.95万元提高到2.7万元至3万元至4.5万元。 大型车从2.25万元上升到3万元到3.3万元到4.9万元。 台湾从1999年开始处罚酒后驾驶处以刑罚,驾驶人酒精浓度达到0.25毫克就违反刑法,年修法规定驾驶人5年饮酒驾驶3次以上,基本必须服刑。 但是立法很难执法,现在台湾酒后驾驶的入狱人数是十年前的2.5倍,监狱里的人很痛苦。 而且酒后驾驶人员刑期短,不需要很好地表现减刑,给监狱管理者带来了很多课题。

目前,台湾每年因酒后驾车必须参加“学习班”的人数约10万人,初犯每天学习6小时,一年酒后驾车2天需学习12小时。 课程包括交通法规和安全驾驶、事故预防解决和事故逃生的法律责任、酗酒防治等。 除了重罚和教育外,还有专家建议。 完善大众运输,建立酒后代驾驶体系,设立酒驾检测奖金等,可以抑制酒驾。

取得共识

虽然法律不违背人情,但当社会情绪越来越反感酒后驾驶时,抑制酒后驾驶的条款可以比较有效地执行。 在这方面,台湾媒体正儿八经,发挥着作用。 台媒体热衷于报道突发事件和灾害信息,每当发生交通事故,记者都会对从现场到受害者、肇事者的全部立场进行大追踪,电视台会滚动播出,有时交通事故会播出一天。 虽然这样的报道方法存在争议,但它感性地将交通事故猛虎的观念植入人心,使交通安全、酒后驾驶危害成为全民话题。

一点酒后驾驶的例子震惊了全国人民。 例如台大医院32岁的主治医生曾御慈,在徒步回家的路上被酒后驾车人闯红灯。 她的主任是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当时柯文哲热泪盈眶。 “我是台湾一号急救专家,创伤医学部主任,去急诊也没回来。 ”。 台大医院发言人对记者镜头说:“别再伤害别人了! ”狠狠地吼道。 曾经御慈温和清秀的照片刊登在各大报纸媒体的版面上,电视台让她的家人哭诉时,同事哽咽地说:“她救了那么多人,但现在我们救不了她。” 这些画面诱发了泪水,引起了大众对酒后驾驶的仇恨。

曾御慈的母亲陈敏香后来从事反酒驾驶活动,担任“台湾酒驾驶防制社会关怀协会”理事长,许多受酒后驾驶伤害的人站出来,呼吁全社会酒后驾驶,反酒驾驶的各种招数有时也看报告,如在一些军营设立黑白无常灵堂,军人, 台湾交管部门还带酒驾人员到殡仪馆悼念大厅上课,体会到受害者家庭带来的痛苦。 所有这些都成为了引起全社会酒后驾车共识的因素。

正向环

根据台湾“网络温度计”大数据观察平台公布的调查数据,台湾人最不允许的十大犯罪,酒后驾驶居首位。 根据这项调查,台湾人最不允许酒后驾驶是因为“明明知道酒后驾驶会发生事故,却偏偏做的违法行为”、“酒后驾驶等于自行车炸弹”、“给无辜的人造成重大伤亡,是不允许的”。

因为有酒后驾驶是劣迹斑斑的认识。 这意味着政治家和名人事参与酒后驾驶“出了大事”,不分党派,一票否决,丢官员,退选,公开承认错误。 由于国民党台北市议员林冠勋竞选期间被发现酒后驾车,国民党希望立即召开会议讨论,证明林冠勋违反社会秩序,符合停止权的规定,取消提名资格,林冠勋向社会大众公开道歉。 由民进党籍台北市议员立后补的童仲彦,酒后驾驶失控自撞,童仲彦也宣布退选。 彰化县议员柯振杯在4年内3次酒后驾驶被罢免,入狱。

去年,两岸有知名度的女明星因驾驶台北忠孝东路酒被捕,警方随即被移送检察机关。 女明星获得10万元保释后,立即发文道歉,一个月内停止所有员工关门。 对任何人来说,酒后驾车都是丑闻,社会的零容忍惩戒政治家和名人酒后驾车,对名人酒后驾车的惩戒对社会有更大的警告作用,这形成了正的循环。

现在,大陆人去台湾旅行、读书、交流成为常态。 到达台湾后,乘坐私家车之前,请注意驾驶员的状态,不要厌倦“连坐”。

陈晓星

标题:“台湾反酒驾放大招:同车共罚 – 台湾资讯网”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9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