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5字,读完约4分钟

世界许多华丽的大城市坐落在大河边。 蒸汽机还没有发明的时候,水运大概是最方便、最远的交通方法,所以航运便利的村落迅速发展成了城市的原型。 长河流淌,有多少春花秋月厚厚地沉淀在河床底,有多少城市变幻莫测的面孔被记录在一粒细沙的石头上。 产生台北的是一条叫做淡水的河流。

产自淡水河流

台北的故事始于300年前。 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泉州垦号陈赖章申请开垦大加纳堡(今台北市中正区一带)。 他招募了许多福建移民,在绘有风景的淡水河畔建造了家乡住宅,出现了第一个汉族村落的新庄。 每当朝阳染红了闪烁的淡水河流和远处柔软的小山,男人们就拿起锄头出来。 他们的女人在河边淘米洗衬衫,用唐朝的乡音唱闽地的歌谣,委婉婉转。 也许是听到了女人们的歌谣,也许是看到了村舍屋顶上飘忽不定的炊烟,2000年前就生活在世界上的平埔族凯达格兰人划着独木舟来到这里,交换了红薯和汉族中属于比较发达的文明的东西。

之后,贸易逐渐集中在下游的艉楼(今万华区)。 艉其实是mankah的音译平埕族语义是独木舟。 因为这个热闹的地方总是独木舟云集。 出现了第一个交易市街。 因为第一天红薯是第一交易物,所以这个城市的名字叫做红薯市街。 这是台北的第一条街,今天这个世界闻名的就是起源于这条贫瘠的小街。

城市繁华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经济搭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 从1960年到1986年,台湾抓住当时国际分工变化的机会,利用岛内廉价劳动力,迅速发展出口导向经济,建立了以轻纺、家电等为核心的支柱产业,外资对台湾之间的工业化和出口扩张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带动了经济的迅速起飞,台湾成为举世瞩目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漫步台北街头,大小企业的招牌令人眼花缭乱。

古韵犹存的现代派城市风情画

台湾作家说:“台北是成熟的风景。” 他这样描述台北:在这风景中最先引人注目的,是什么腰杆挺拔的高楼,像是不需要养分的野生植物,许多街道纷纷衍生,交错的马路,是不介意旱涝的攀登青藤,有几分蛮横的身影,几分蛮横

书屋林立,读书的香味弥漫全城

走在台北的街道上,大陆的游客有一种在家乡的错觉。 因为这多条街道都是以大陆城市命名的。 例如,在成都路、长春路、青岛路、武昌街、汉口街、广州街,耳畔总是听着流利柔和的国语。 甚至老人的国语也有不改的大陆口音。 作为工商社会最初的善之地,台北有很多精明的商人和勤奋的小贩。 最热闹的信义商圈、西门町、重庆南北路、博爱路、忠孝西路各路两旁都是新型的商业大厦、企业招牌、酒店,华服美服在橱窗里诱惑着热闹的人群。 有点专业的街道聚集了同领域、同性质的店铺,既感兴趣又方便,比如买木器沙发去长沙街、南昌街,看电影去西门町,买鞋子去沈陵街,去重庆南路买书,过去如春梦 在过去艉楼这样的街道间,发现了新兴市区看不到的佛像店、绣球花、线香、旧服装店、青草巷。 地藏王庙对面的青草巷有10多家青草药店,一进入胡同口,草香扑鼻,满眼苍翠,草药种类达1200种,多产于台湾当地。 夏天可以煮青草茶,冬天可以煮汤,在这里可以买材料。

“淡水河孕育的台北风情_台北旅游_台湾岛旅游网”

按密度计算,台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出产作家、诗人的城市之一。 有人说在台湾做出版生意就像在浅水区钓鱼一样。 其中有困难,可见一斑。 在人口2000万人以上的台湾,一本书一年卖2000本的话,如果出版社愿意出版的1万本也能卖,但台湾的出版业非但没有因此衰退,反而呈现出繁荣的态势。 据统计,台湾注册的出版社超过6000家,每年出版近4万种,整体销售额在600亿台币左右。 人口和新书的比例居世界首位。 远流出版社、星光出版社、志文出版社、重光书局、启明书局、红蓝书局各出版社呕心沥血,肩负着台湾的文化使命。 台湾各地林立着大大小小的书店,其中台北重庆南路的一段是读书人最喜欢的地方:这不到一公里的路上,集中着几十家大型书店,台湾有名的出版社大部分都在这里有书店,满街都是馥郁的书香。 书店以文化、文学类书籍为魁头,经史子集、唐诗宋词、神话戏曲、小说诗一应俱全,种类繁多。 应用科学类的书籍有工商财经、计算机家政、医药保健、观光旅游等,纯理论学术著作相对较少。 下午5、6点放学后,书店的网民急剧增加。 他们选完书后,把书包放在一边,坐在地板上兴致勃勃地读起来。

标题:“淡水河孕育的台北风情_台北旅游_台湾岛旅游网”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ly/1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