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61字,读完约8分钟

作者:时钟振奋

说到杨宪益,他在翻译界名声很高。 24岁在牛津读书时“因为有趣”,用英雄诗体翻译《脱离》震惊英国人,这本书进入了欧洲各大学的图书馆。 他学习中西,精通英、法、德、意等多种语言,他的中文翻译作品有《楚辞》、《聊斋》、《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外国翻译中的作品有荷马的《奥德赛记》、肖伯纳的《剧集》 他可以说是翻译界的顶尖人物。

我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有幸和杨先生在《中国文学》杂志社工作过几年。 当时的《中国文学》聚集了国内外众多著名作家,由茅盾、叶君健担任主编,杨宪益夫妇和后来加入中国籍的美籍翻译家沙博理担纲主翻译,英国詹纳、美国葛浩文、新西兰路易·艾黎等汉学家担任阵容

在外语局大楼里,杨宪益和普通员工一样,看不到“名人”的影子。 他个子不高,语调温和,是一位非常温厚温厚的老人。 他不需要上班,但有时会来单位解决工作上的事情,顺便收到各种会议的邀请和出版社、杂志社发的出版物等信。 他的英国女性戴乃迭是头漂亮的银线,身材高大,非常引人注目。 她不太喜欢说话,但见面后她会笑着点头。 她在规定的时间来办公室“接受任务”,然后把稿子拿回家翻译。 有兴趣的时候,她会自己选择喜欢的小说翻译。 翻译之余,她也在我们的刊物上写了一点文案发表。 例如“西方人对《红楼梦》的看法”、“新出女作家的浮夸及其小说《从人到中年》、《新凤霞回忆录》的序言”等,她的文案可以帮助西方网民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

“淡泊谦和杨宪益”

杨先生于1915年1月出生在天津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 他父亲杨毓璋曾任天津中国银行行长。 1934年杨宪益去英国留学,1940年获得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回国,然后“携带”了美丽的英国姑娘回来。 那就是后来成为他太太的戴乃迭。 有趣的是,戴乃迭出生在北京,7岁后回到英国。 父亲是传教士,在燕京大学教过书,这也促进了戴乃迭和中国一生的情缘。 她在牛津学习时,是杨宪益的法国文学课同学。 因为热爱中国文化,后来重新学习中国文学,成为了第一个在牛津大学获得中国文学学位的人。 从古老神秘的中国——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年轻帅气、喜欢出口的篇章、能流利说英语的杨先生那里,这是理所当然的。

迎来英籍妻子的杨先生在日常的“切磋琢磨”中,英语也更加精练,几乎出神入化。 戴乃迭说:“因为两个人一起说英语,所以她的中文“不好了”和“抱怨”。 中西文化的互感就像“乘风潜入夜晚”的春雨一样,在实践中受益匪浅。 联合对中英事业的投资迅速将他们俩的不同转化为巨大的特征,从而开启了最佳组合模式:先是杨先生翻译初稿,然后戴乃迭改变润色。 这样的翻译模式被称为珠联,互利双赢。 常见的《红楼梦》全译、《儒林外史》全译、《鲁迅选集》( 4卷)等《名译》就是这样产生的,并传遍了全世界。

1982年,杨先生开始并主办《熊猫丛书》的出版事业,开辟了系统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学的窗口。 作为当时唯一对外翻译文学作品的机构,《熊猫丛书》面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不仅翻译介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还有鲁迅、巴金、沈从文、孙犁等现代名家的名篇,中国现代作家们也借此进军海外。 收录张洁《爱不能忘记》、古华《芙蓉镇》、王安忆、张抗抗、铁凝、迟子建等女作家代表作的《女作家作品选》系列多次再版。

对于自己在翻译行业取得的成就,杨先生很淡定。 他谦虚地说。 “我也没做太多。 也就是说,你没有翻译德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英语吗? 为数不多,也就是把《红楼梦》《老残游记》和《儒林外史》翻译成洋文,介绍给了欧美……”有多少译者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成就,这是何等的气魄和胸怀!

杨先生是翻译家,才华横溢的诗人。 如果杨先生把他的翻译叫做工作,说“因为喜欢,我也做了”,那么写诗就是真正体现了他的才气和性质的雅趣。 他有一本1995年在香港出版的诗集《银翘集》。 其中收录了130首以上的旧体诗。 也有时代的缺点,金刚怒目式的讽刺作品。 还有喝醉了,坦率表达胸部推测的快意文案。 有更幽默的油烟诗。 从中可以看到他的出世、潇洒的处世风格。 之所以命名为“银翘集”,是杨先生在序言中自己解题的。 和黄苗子写诗的时候,有一首诗叫“久无金屋藏娇念,幸银翘解毒丸”。 “银翘是草药,功效清热,我的油烟诗大半是在火气发作时写的,所以银翘败火了,看起来还挺合适的。 ”他在《问题丁聪为我画漫画肖像画》中这样总结自己。 “风流少一点,但现在让老人越来越糟了。 学半瓶醋,诗打一罐油。 依赖无忌,贪图酒杯。 为白发感到羞耻,辛苦做牛。 ”他写了一篇“读废都”的随想刊登在《文艺新闻》上。 “看到摊位炒《废都》,贾子调整了古今无。 人心不足蛇,财欲难填鬼画符。 鼓足干劲,删除句子使之模糊。 怎么把复印件全部删掉,画春宫秘剧画。 ”。 从中可以看出他敏锐的幽默作风。

“淡泊谦和杨宪益”

杨先生是个对名利淡泊的人。 作家谄媚的中篇小说《散漫的人》是以他和他太太为原型的。 他在战争中捐赠过飞机等,没有提到过自己的壮举和善行,比如长时间援助生活困苦的朋友。 在别人看来是宝贵的东西,杨先生马上派人去了。 我不在意。 他把自己曾经珍藏的200多件书画文物无偿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 他即兴写的诗更是随便写,朋友们收集后才留下来。 王世襄曾为他题字“自古圣贤寂寞,真正的名师来自风流”,可以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杨先生住在单位大院内的专家大楼时,每年元旦都和太太一起来公司参加“新年聚餐”。 每次,杨先生都会带几瓶白酒分到国语部,让同事去他家带一盒柑橘给大家分享。 杨先生的好酒很有名,每次喝酒都会脸红,但并不是喝醉了,大致上他追求的是“仙”的境界吧。 杨先生处世有魏晋之风,黄苗子称呼他为“现代刘伶”,为他画了一幅漫画《酒仙》。 图中的杨抱着酒坛自娱自乐,活出酒翁的形象,真的对应了他诗中的一句“有烟有酒吾愿足”。 被问到长寿的秘诀时,他意外地回答说:“抽烟、喝酒、不运动。”

杨先生是个好客慷慨的人,他们家的书架上有各种外语文件和原版录像带。 我去过他家借几盘录像带,杨先生自己打开柜门指着,说:“随便拿,随便拿。” 我们有些同事答应去他家看录像。 杨先生拿出酒,迪乃迭先生拿出巧克力、花生等食品邀请我们。 这花生还是杨先生回家通过农贸市场时自己买的啊。 因为是原声磁带,所以也有不容易理解的地方。 杨先生在旁边为我们做了“同声翻译”。 他的言行像个很亲切的老人,完全没有大翻译家的架子。 戴乃迭的中文说得很慢,但有时说些幽默的话会逗大家笑。 那是难忘的时光。

退休后,他们的身体渐渐变得比以前差了,来单位的时候感觉上楼也很吃力。 幸好他们的地址在一楼,所以出门还是很方便的。 在此期间,杨先生受意大利朋友的邀请开始用英语写自传。 white tiger (中文版名《漏船载酒忆当年》)回忆了70多年的摇滚经历,展示了知识分子在历史紧要关头的选择和担当。 戴乃迭曾用英语断断续续地写过自传的一部分,但由于身体原因没有完成。 之后,以“我觉得我有两个祖国……”为题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999年,戴乃迭的去世对杨先生打击很大,他写了悼词。 “年轻的时候,乘着翅膀去了幽冥,但意外地在途中失去了健康。 做糟糠惯贫,躲躲藏藏轻生。 青春制造了许多幽灵,白首将成为我的负卿。 有天有情天也老,从来没有银汉隔着双星。 ”。 从中可以看出夫妇的深厚感情。 近60年的人生岁月,在生活中举国上下迫在眉睫、形影不离,在中文翻译事业中更是相互鼓励、比翼双飞。 失去伴的痛苦让晚年的杨先生难以解释,他从此放下了翻译之笔。 他的精神也比以前少了,越来越多的时候在家,喝闷酒,见朋友,出门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淡泊谦和杨宪益”

2009年11月23日,杨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5岁。 分手那天,我和以前的同事们一起去了。 大家最后都想看到这位受人尊敬的前辈、老同事。 杨先生静静地躺在花丛中,仿佛是一位一如既往谦和的老人,还是一位轻视身外事物的君子,他从未离开过。 他的风格永远留在怀念他的人们的心中。 (钟声响起)

标题:“淡泊谦和杨宪益”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16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