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2字,读完约5分钟
据媒体报道,西安史学天才少年林嘉文2月23日晚在家中跳楼自杀。 他出版了几十万字的具有学术分量的著作,也受到著名历史学家、宋史大家李裕民教授的称赞。 “他的水平,即使是普通的博士也达不到,带博士也达不到现在的水平。” 据说他得了抑郁症,暂时靠药物控制。 根据中华医学会的年度统计数据,中国的抑郁症治疗率只有8%。 如果我得了抑郁症,该怎么办?
三大误区受害者并不浅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方李儒说,抑郁症是慢性病,症状多种多样,不治疗越来越严重。 从临床注意来看,人们对其认知有很多错误。
误区一:得了抑郁症不去医院不吃药
一项调查显示,如果真的得了抑郁症,患者的就诊率非常低,根据中华医学会的统计数据,我国的抑郁症治疗率只有8%。
轻度抑郁症可以通过一点认识纠正和心理指导来治疗,但中重度抑郁症必须接受药物治疗。 否则越拖越形成治疗阻力,治疗效果越差。
误区二:身体不适与心理问题无关
国外患者对抑郁症的痛苦体验很多,表现为情绪低落、自信下降、有趣下降,而我国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的症状越来越表现在身体上。 虽然出现了疲劳、疼痛、食欲、失眠等,但在医院没有检测出任何症状,不会将这些不适与心理问题和抑郁症联系在一起。 有一个患者腰背部疼痛了十几年,最后发现是抑郁症,经过三个月的抗抑郁药治疗终于没有疼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年人是抑郁的高发群体,身体不舒服的本来就多,那些是身体问题吗? 那些是心理问题引起的吗? 给抑郁症的早期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
误区三:有点毛病就觉得是抑郁症
另一个认知误区是前面两个不同,其原因也与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关,很多人担心抑郁症的发生,这些人主要是父母。 孩子的一举一动、日常状态过于关注,孩子一生气、没有食欲、成绩不稳定,就会马上带去精神/心理科咨询、检查,害怕孩子得抑郁症。
但是,针对我国目前抑郁症治疗不足的现状,这种“闻风丧胆”、过度关注、情绪表达过于强烈的父母还是少数,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一点识别抑郁症的常识,一旦发现苗头,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七大不可思议,可以识别抑郁症
有趣的减退是抑郁症患者的典型症状。 “没意思”是他们的口头禅。 其趣味性、低落的形状和程度可以用以下7个“不可思议”来简单总结。
觉得奇怪
抑郁症患者看起来很懒惰,依赖床,懒得做家务。 本来勤奋的人现在什么也不干了,不想上班,不想活动。 他们说一些没有理由的理由,说服他们只是口头答应,但行动没有起色。
不想看
看不到电视、报纸、杂志、光盘、电影等日常生活中一贯感兴趣的文案。 抑郁症的人觉得这些文案没什么意义。 在别人和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事情似乎和自己相差甚远。 没有有趣的事。 我不能产生共鸣。
不想洗
懒散是抑郁症患者的另一个特征。 平时喜欢漂亮的人抑郁时会像别人一样判断。 洗脸、洗脚、洗澡、换衣服都成了他们的负担。 连夏天都40天以上不洗澡,全身发臭。 家人抱怨抑郁症患者懒惰,但抑郁症的人常常对此漠不关心。
不想访问
患有抑郁症的人常常不愿意与人交往。 朋友和家人的聚会一概拒绝“因为无聊”。 真正的抵抗来自抑郁症引起的内动力不足。 他们对热闹有抵触,安静似乎是唯一的诉求。 没意思的孤独增加不了他们的喜悦。
觉得奇怪
沉默寡言是抑郁症患者的另一种表现。 人人都有抑郁症的人对话被动,说话简单,缺乏文案。 别人说,他就像别人一样。
不想吃
抑郁症的人经常对饮食感到“没有食欲”。 饭不好吃,不吃就饱了。 有人懒得做饭,马马虎虎,过得去。 有些抑郁症患者违背常态,一时暴饮暴食,难以收敛。 因为多食会对一些患者产生暂时性的“抗抑郁”效果。
不想死
抑郁症的人被认为会考虑自杀或实施自杀。 但是,处于严重抑郁状态的人的无趣程度会影响实施自杀的原动力,也就是“自杀也没有乐趣”。 这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情况。 抑郁症如果因某种内外因素稍有缓和,就是最容易发生自杀行为的时间段。
治疗中需要防止“假治愈”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十七病区主任过斌强调,在抑郁症治疗中,家属最需要预防的是患者伪装,“假治愈”最危险。
抑郁症的人在做“伪装”吗? 斌先生说,我们发现老抑郁症的时候,突然好了,笑了,工作很有条理,好像治愈了。 那时我们必须更加警惕。 患者故意指出,因为他们认为已痊愈,很可能自杀。
特别是有自杀倾向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有时也会“痊愈”。 斌说,有自杀倾向的人认为死亡是最好的解脱,所以他们会认真实施计划,通过各种方式让周围的人觉得没事。 那时,周围的人会疏忽大意,发生危险。
标题:“又是抑郁症!18岁史学天才高中生自杀 有种方法能快速识别”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16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