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7字,读完约4分钟

作者:邓新华[/s2/]

摘要:正如“贷款创造存款”理论所述,商业银行并不积极创造货币。 银行必须吸引存款人才能贷款。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国人经常听到的货币政策。 当然,也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但是,为什么很少听说联邦储备系统、日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首先说明现代商业银行的存款流程。

例如,一家公司,去银行贷款1亿元,银行就会给这家公司记录1亿元的贷款,然后在这家公司的银行账户上直接记录1亿元的存款。

表面上看,银行似乎通过向公司贷款,直接创造了1亿元的存款。 有现在流行的理论。 “贷款办存款”就是这个。

但其实不然。

这家公司的账户有一亿元的存款。 它购买其他公司的产品,把这1亿元的存款交给供货公司。 表面上看,贷款发生在前面,但如果改进流程,就会发现银行作为中介将供应公司的存款借给了采购公司。 但是,从时间结构上看,只需要先放贷、后吸。

如果供给公司不愿意接受这家银行的转账继续存入银行,银行发放的贷款就什么也买不到,那贷款就没有意义了。

供货公司如何接受转账,存入这家银行呢? 当然,如果你想在这家银行放心,取现或取现,你可以取现或取现。 其次是获得利息收入。

公司就是这样。 老百姓个人也是如此。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公司、所有的人都来提款,所以对银行来说,保存一定的钱,应对提款就行了。 这就是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量的比率是存款准备金率。 某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储户一定越放心。 但是存在着存款准备金率高、坏账少、银行赚的贷款利息少、存款人的存款利息也低的问题。 所以,银行,储户,需要平衡。

很多人说:“我不是接受公司的账目,而是直接存现金呢。” 其实个人存款,首先是贡献准备金。 银行吸收了越来越多的个人存款,拥有越来越多的钱作为准备金,越来越多的公司可以接受通过贷款公司账户存入的存款。

总之,商业银行并不像“贷款创造存款”理论所说的那样,积极创造货币。 银行必须吸引存款人才能贷款。 表面上的“贷款做存款”其实不是指做存款,所有的贷款都来自存款。 经常存款人决定着银行的放贷能力。

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20%,银行有1亿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可以创造5亿贷款、存款。

我国央行明确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除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之外,公司自身多准备的准备金也称为超额存款准备金。

常说的“降级”是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目前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8.5%,下调后为18%。

降准0.5%,央行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到商业银行,可以创造数万亿的存款、贷款。

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被称为数量式控制。

其他国家通常不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进行控制。 例如,联邦储备系统通过调整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利率,或者商业银行对联邦储备系统重新折价的利率,来影响存款准备金,这被称为价格格式控制。

目前,在货币体系改革中,人们关注的是利率市场化改革。 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化的改革,还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

事实上,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化,可以大幅增加金融效率。

在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体系中,银行相对自主权较小。

有些银行实力雄厚,信用高,存款准备金率低,也有人在那里存钱,但按照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体系,存款准备金率无法下降。

一些银行实力较弱,信用一般,但由于央行兜底,也可以使用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 例如,也有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设为25%来获得存款信任,但在传动系统中取得了18.5%的存款准备金率。

如果各商业银行自行决定,实力强大、信用好的银行越来越能利用资金,实力差、信用差的银行会提高谨慎性,兼顾金融灵活性和风险性。 (邓新华)

标题:“存款准备金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1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