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7字,读完约3分钟
作者:彭训文
过去,中国人办护照所需的资料像书一样厚,私下出国的人很少。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中国公民的普通护照只发行了21万本,年均约7000本。 改革开放后,随着留学潮、旅游潮的出现,护照发行量呈井喷式增长。 根据新成立的国家移民管理局向本报提供的数据,从2002年到2002年,中国公民普通护照发行量达到1.73亿本,年均发行1080万本。
护照对个人来说,是公民出入国境、在海外说明国籍和身份的证件,对国家来说是“门面”,是主权的象征和体现。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公民普通护照的变迁,可以看到审批流程逐渐简化,制证水平不断提高,“含金量”越来越高。 专家表示,中国护照花了60多年的时间,走上了西方国家2300年的增长道路。 它像镜子一样折射出中国更加增强的综合国力,以及中国政府越来越自信和开放的对外形象。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管理严格处理量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中国护照分为普通护照、外交护照和公务护照。 普通护照又分为私事、公务两种。 其中,中国公民为私普通护照(以下称为普通护照),首先面向出国探亲、旅行、学习及出国定居的中国公民录取,录取面广,持有量多。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护照有了十多次版本的变化。 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时间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期到新世纪前、新世纪以来。 每个时间段的变迁都烙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边防系副教授梁治寇表示,从管理体制来看,20世纪50年代末,普通护照由外事部门开始转归公安机关。 复印件显示,护照复印件印刷多为中俄对照,是当时外交形势的直接反映。 在制作技术上,护照需要手工填写,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改革开放前,出境者主要是建设支援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私人出境的大多数为回国者和华侨家属,每年只办理几千本。 外交部副领事司副司长范振水表示,这是当时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和相关政治形势决定的。 1小时内,“出境管理在‘三无状态’:受理无确定规定、批准无确定时间、管理无确定机构”。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新世纪前
等级减少步进规格[/s2/]
对全球化智库( ccg )理事长兼主任王辉耀来说,1984年出国留学前办理护照的经历至今历历在目。
1982年,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的王辉耀就职于原国家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司。 两年后,他得到了去加拿大留学的机会。 虽然是国家干部,但办理护照所需的留学邀请函、赞助、等级条件、奖学金等资料依然很多,“所有资料加起来有一本书那么厚”。 这些资料须经机关批准,公安部门核查其出身、家庭成分、海外关系、政治思想等情况。 一个多月后,他终于拿到了护照。 王辉耀对记者团说:“感谢改革开放政策,给了我出国留学的机会。”
但是,人们实际办理护照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 “由于申请护照的说明材料多、前置审批多、审批机关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申请人来往增多,辨证时间延长。 ”。 外交学院外交学和外事管理系教授夏莉萍举个例子,当时办理护照需要单位盖章,一个人为了出国留学,不符合服务期限的,需要向所在单位支付培养费,可以获得单位盖章。
标题:“新中国护照变迁记(1)”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16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