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06字,读完约8分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彭娎

摘要: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对法国社会的冲击,是应对主要政党无能,导致法国政党结构变化的首要原因。 旧结构的渴望开启了新结构的重组,重组至今仍在进行,法国政党的政治结构进入了新的漫长的调整时期。

年4~6月,法国相继举行总统选举和立法选举,选举结果历史性地颠覆了法国现有的政治格局:左右两大以前政党传世——执政的社会党和在野党的共和党在总统选举中被淘汰,在之后的立法选举中也没能被推翻。 左右两个民粹主义势力呈上升态势,与主流政党的出局直接相关。 选举时创立不到一年的“非左非右”“前进运动”(后更名为共和国前进党)候选人伊曼纽尔·马克龙最终当选为新法国总统,一举赢得了下一届立法选举,获得了577个议席中的308个议席,组成了议会多数派支持的强政府。

法国总统和立法选举引起了政党结构的迅猛发展,其中既有主要政党的政策错误,也作用着社会上存在的反精英、反建设情绪。 概括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一、左右领域的淡化和党内分裂引起的社会党的崩溃

执政,不能比较有效地处理民生问题,淡化和右翼意识形态领域是社会党出局的首要原因。 社会党最初是工人阶级政党,批判资本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承担自己的任务。 第一次把社会党送到执政党宝座的是工人阶级。 但是,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法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者阶层持续萎缩,中间阶层持续成长。 据统计,工人阶级占劳动人口的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的40%下降到80年代初的30%和现在的20%。

为了应对这一变动,社会党提出放弃革命理想,用“管理”资本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在市场经济中寻求市场社会”。 而且,法国社会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进一步发生变化——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近年来,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难民危机、恐怖袭击相继爆发,法国经济长期低迷,竞争力持续下降等,得到了改善 奥朗德政府为了应对竞争力下降、经济低迷、财政赤字巨大、劳动力市场僵化等紧迫问题,采取了进一步右倾化、刺激增长、紧缩福利等措施,日益削弱了对劳动者的保护。 这些都降低了社会党的左翼认识度,在经济界几乎失去了与右翼的差距,只表现在同性恋者能否结婚等与国计民生无关的问题上。

左翼身份的淡化不仅引起了选民特别是工人阶层的不满,还导致了社会党内部的争论和分裂。 党内一些人强烈谴责和反对走经济自由主义道路,主张回归社会党的历来的理念,重复社会正义,这部分属于党内的“激进派”,社会党总统候选人贝尔努瓦·阿蒙是代表之一。 此外,一些人以务实的态度倡导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改革,这部分成为党内改革派,现任总统、原社会党前经济部长马克龙是代表之一。 马克龙离开社会党组成前进运动党后,改革派纷纷抛弃社会党投奔马克龙。 社会党选民也相继分化流失——偏右者离开社会党投票给马克龙,偏左者支持更左、更激进的左翼民粹主义者让-吕克·梅朗雄。 正是在马克龙和梅兰康的大分流之下——总统选举结果分流了近一半的梅兰选票,社会党遭遇“崩溃”而崩溃。

“彭姝祎:法国政党格局的演变”

二、“空薪金门”缺乏凝聚力,右翼出局

右翼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候选人弗朗索瓦·菲永不幸遭遇“空薪金门”。 但是,这“意外”反映出的政治家舞弊、人人都是父母、言出必行等问题,不仅挫伤了菲永个人的公众说服力,也为民粹主义者的“反精英”、“反建设”论调提供了“借口”,成为主流政治精英。 另一方面,共和党本身是右翼一些政治力量的集合,共同认同市场经济,在道德、文化观念等方面有一定分歧,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强硬/温和派或保守/进步两派:前者奉行以前流传的基督教价值观,特别是极右国民阵线和, 另一种反对右翼身份认同上的极右化倾向,相反以“幸福身份认同”观,对多元文化持开放宽容的态度。 右翼分歧也导致了选民的分流。

三、反精英、反建制、反欧盟促进左右翼民粹主义力量上升

左右两派的民粹主义优势代表“人民”反精英、反体制、反欧盟,而勒庞的民粹主义是民族民粹主义,以“移民”为出发点,“移民”是法国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根源,移民问题是精英推动的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 由此可见,勒庞对全球化、欧盟、移民、精英的反对来自一条连贯的逻辑链。 梅朗雄的民粹主义是反对贫富分化、直接号召民主的社会民粹主义,代表社会下层反对以金融寡头和政治精英为代表的社会上层,号召推翻成为“总统君主制”的第五共和国,建立了越来越多具有直接民主要素的第六共和国。 梅朗雄反对欧盟的出发点也与勒庞不同,从反对新自由主义的立场批判欧盟紧缩政策,认为当前的一体化方法被公平无视,精英和当权者发胖,伤害普通民众,改变一体化方法以兼顾公正,否则将退出欧盟 勒则从民族利益出发,指责欧盟侵犯法国国家利益。

“彭姝祎:法国政党格局的演变”

一言以蔽之,在代表“人民”反精英、反体制、反欧盟的共同点下,右翼民粹主义首先代表的是法国人的反移民情绪——左翼民粹主义代表的是社会中下层反权力者的反精英倾向。 选民的地理、宗教、种族分布反映了这一差异:勒庞的选民主要集中在全球化进程中公司流动最多、失业最严重的老工业基地、移民集中的地中海沿岸、被全球化遗忘的偏远乡村。 梅朗雄的支持者集中在以巴黎为代表的大城市的中下层,但勒内在大城市的支持率相当低,在巴黎还不到5%。 从种族和宗教信仰来看,同为中下层的情况下,勒庞的支持者多为白人和基督教徒,与右翼民粹主义的民族和种族主义色彩相对应。 梅朗雄的支持者多为有色人种和穆斯林,极左的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色彩相符。

“彭姝祎:法国政党格局的演变”

对法国来说,民粹主义的兴起主要来源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给法国社会和经济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主要政党的应对力。 这里强调的是,左翼民粹主义的后居与社会党执政期间持续的右倾有关,社会党的右倾政策一直引起左翼选民的强烈不满,他们抛弃了社会党初选中本来就有质疑总统宝座之力的“改革派”代表之一的瓦尔斯,抛弃了“激进派” 总而言之,在左右翼选民中,有很多人在以前流传的左右翼政党框架下找不到利益代言人和庇护。 特别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失去利益的中下层人民,因为他们支持代表“人民”的民粹主义。

四、以前流传的超越政党政治的灵活务实的形象,带来了马克龙的成功[/s2/]

马克龙的获胜首先源于左右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淡化和内部分裂为马克龙中从左到右广泛吸收中间派力量铺平了道路。 马克龙抛弃意识形态臼,跨越左右对立,以灵活务实的态度吸收左右两派的政治理念,一些政策行业“打左灯”(取消低收入者的居住税等),另一些行业“打右灯”(奉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等) 据统计,在此次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上届总统选举(年)社会党选民(当时投票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的选民)近半数( 47% )选择马克龙,只有15%支持社会党候选人、左翼激进分子阿蒙,24%选择梅隆雄

其次,两大民粹主义政党大量分流主流政党的选票,为马克龙当选创造了机会。 法国社会经过长时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橄榄形结构,中间阶层比较大,民众的政治需求也相应地趋向政治化、多样性、中间化。 也就是说,打破左右机械对立,在一些议题上承认左翼,在另一些议题上承认右翼的选民与日俱增。 马克龙就事论事,不分左右的特点正好回应了这一诉求。 另外,左右两个主要政党的力量一直很强,中间派很难得到出头的机会。 在这次选举中,左右两个民粹主义力量分流了左右两大党的大量选票,挡在了第二轮投票之外,扫除了马克龙总统宝座上的障碍。

最后,由于缺乏以前流传的政党般深厚的地方组织和基础,马克龙在选举中大量采用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全力打造个人形象,发挥个人魅力,得到了众多选民特别是年轻选民的支持。 无论如何,从以前开始,政党的衰退、民粹主义势力的上升、马克龙灵活实用的改革创新者的形象和现代传达手段的成功运用就被传颂了,带来了马克龙的成功。

(摘自《国际论坛》年第6期《法国总统及立法选举和法国政党结构的发展》)

标题:“彭姝祎:法国政党格局的演变”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1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