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4字,读完约4分钟
作者:贾晓伟[/s2/]
飞利浦企业在1969年录制了小提琴家谢霖和钢琴家杂交的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 k454和k481 )。 这是两位波兰裔演奏家的合作。 谢霖出生于波兰,后来加入墨西哥国籍。 海夫是奥地利人,父母来自波兰。 谢霖出生于1918年,比Hive大11岁,两人的合作达到了10多年。 这是一张有热度的唱片,两位大师演的和格罗米欧和哈斯基尔的唱片没有太大区别。 两黄金组合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莫扎特正在写小提琴奏鸣曲。 第一个时间记录是6岁。 之间的真伪还不确定,但他在20岁之前写了十几首小提琴奏鸣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他成熟的小提琴奏鸣曲诞生于20岁以后,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作品属于练习水平。 k454和k481 (和k526 )是他30岁左右的作品,被认为是41首小提琴奏鸣曲的最高代表,王冠上的明珠。 飞利浦企业随后推出了谢霖和海布勒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小双张。 花了150多分钟。 唱片套是戴假发的莫扎特剪影,出现在椭圆形的金色光芒中。
关于莫扎特音乐的美丽,不必多说。 这次,我重新听了k454和k481,最大的感受是如何得到作曲家的神学维度,也就是他天意的歌唱感。 莫扎特在历史上是多么神童,金色少年,喜欢说疯狂流畅的旋律和音符不会引起尘埃之类的话。 但这是作品给人的感官效果,究其本质,莫扎特以神学信念和天真始终贯穿于所有音符中。 也就是说,无论在国际上的邂逅如何,都必须在作品中实施赞美的信条(诗人里尔克有一首很有名的诗,在任何现实的诘问下,诗人都回答“我的赞美”)。 。 他把人生所有的痛苦经历,都变成了甜蜜,都有着对最高命令的服从。
巴赫的音乐中,情感走向向上构建,个体抒情成分减少,“荣耀”是唯一的任务。 作品深奥的结实、外在的朴素,与巴赫不加任何装饰、不加香料有关。 贝多芬是命运的叛逆者(小时候父亲的暴力整治,是他离家出走和叛逆的原因),作品是交响对“命运”的巨大反应,也是压力。 但是莫扎特是父亲的好孩子(虽然这个好孩子也是幻想),是全家人的骄傲,出没于欧洲宫廷的神童。 他是用人生的表象开玩笑,逗笑别人的角色。 让巴赫认真起来一般不可能像贝多芬那样生气。
于是,他作品中的享乐主义气息被指责带有一点甜味。 钢琴家古尔德是这么说的。 古尔德之所以如此不适合莫扎特的作品,是因为他是叛逆的另类,对与外界和谐的力量感到厌恶。 但是古尔德从未在宗教维度上了解过莫扎特。 尽管他在弹巴赫,但他是改变演奏美学方向的大师。 古尔德只表现了巴赫的结构,进行了高度定位。 他对莫扎特的不敬和无礼,意味着在20世纪神学被革命和战争全面阐明,被科技主义推翻在地上。 理解莫扎特将越来越困难。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演莫扎特。 据说,夏娃小时候是温顺的女性,在温室的正常环境中长大。 谢霖在演奏时保持着端庄、沉重和感情上的厚重感。 他俩创作的莫扎特,接近作品诞生时的心境,闪耀,充满温暖。 有些人的轮毂弹得平庸、花样稀少、深度不够。 但是扮演莫扎特自然需要天意,如果追求深度,反而会失去兴趣。 我认为谢霖弥补了海布勒所缺少的感情之重,是对她的高级补台。
莫扎特写得很快。 这也惹怒了古尔德。 快,不一定代表轻薄和粗糙,慢,也不意味着精致和完美。 莫扎特的速度,是服从命运,从至高无上的降临中获得创作灵感,而不是苟且偷生的结果。 据说制作k454的时候,他像演戏一样一边演一边写。 更大的作品对他来说并不难。 快到了。 他不是冥想,而是凭记忆默写已经到访的作品,一步一步安排好。 被莫扎特踢开而成立,是唯一的奇迹。
听了他的“安魂曲”,感受到了贯穿生死的清澈的光的存在。 世上没有什么真的值得悲伤的。 因为一切都是至高者的安排,剩下的都是顺从和赞美。 因为相信命运,命运的不幸和残酷也减弱了。 (贾晓伟)
标题:“莫扎特:顺从命运的甘美”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16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