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1字,读完约5分钟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副教授邹举

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合理借鉴了快闪亚文化“情境创设”的理念和充满活力的形式,通过较为有效的策划和组织注入了深刻的文案和情感,提高了审美品格,展现了亚文化参与构建主流话语的无限可能性。

央视信息频道最近发布“新春唱《我和我的祖国( MyPeople,MyCountry )》系列快闪节目后,爱国歌曲的快闪活动在祖国大江南北流行。 各行各业的青年利用新兴的媒体和艺术形态歌唱祖国,祝福祖国。 优美的旋律在各地飘荡,爱国热情在人们心中沸腾。 这种罕见的活动形式可以启发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创造新的教育模式。

闪存是子文化类型

闪光灯是以创造性、幽默、奇观为重要要素的亚文化活动,以“震撼卓越表演、顺从的城市生活的人们”为目标。 2003年,美国人比尔·加斯车在纽约市内首次发起快闪活动,随后乘着自媒体迅猛发展的东风魔力席卷全球,成为现代城市文化中的独特风景。

快闪活动的参加者主要是20至30岁的青年。 这个群体的社会交流互联网是最具流动性的,不仅结识新朋友,强调社会交流关系的稳定性。 在闪存活动中,社会交流媒体的一对多、节点式传播特征,进一步扩大了流动性社会交流的特征,使得短时间内动员大量陌生人参与,不再需要以前流传的意义上的组织机制。 在大型、人口众多的异质城市中心,年轻人可以灵活利用自身的媒体工具进行活动策划、人员配置,打破城市生活的日常节奏,创造出暂时性的公共空间。

闪光灯的种类多样,出现了离散型、游戏型、政治型、商业型等各种类型。 它的文案是娱乐狂欢,表达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推广新观念、新产品。 学者们对其评价态度也不同。 批评者肤浅幼稚,纯粹的社会交流性游戏,干扰认为缺乏认真合理的实践目标的城市正常秩序,指责增加城市治理价格的速闪族被未知组织者利用,甚至造成社会混乱,令人担忧。 赞赏者认为闪存降低了社会参与的门槛,创造了平等民主主义的社会交流形式,这用戏剧性的方法重构了人们在城市空之间的体验,扩展了公共表达的形式。

用闪光灯主旋律“城市剧场”

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合理借鉴了快闪亚文化“情境创设”的理念和充满活力的形式,通过较为有效的策划和组织注入了深刻的文案和情感,提高了审美品格,展现了亚文化参与构建主流话语的无限可能性。

注入意义,将文案主流化。 从与快闪亚文化不同的毫无意义的以前流传下来的爱国歌曲快闪活动是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献给祖国的特别礼赞。 虽然演唱的歌曲多为老歌,但爱国情感强烈,社会普及度高,经过重新编排,可以直接打动人心,引起共鸣。 活动性、可近性得到青年的认可,也冲破了理论界对肤浅性、破坏性的谴责,以轻姿态为爱国主旋律注入了清新的活力。

精心策划,形式审美化。 各地闪光灯非常观察天气、地点、舞台、道具、领导人的选择和设计,展现地区特色、历史风韵、建设成果和时代精神。 活动经常在人流如织的公共场合令人吃惊,由知名人士、领域精英、青年学子以富有个人魅力的独唱和互动歌唱拉开帷幕。 悠扬旋律的感染,数百人出于好奇而停下来自觉参与,最终迅速发展成共鸣的集体合唱。 主办方用多台机器拍摄,配上优美的剪辑和专业的和声,最后完成了声音画语言优美,情感逐渐升华的优雅史诗。

创设状况,将行动剧场化。 社会哲学家芒福德认为:“城市不仅创造了剧场,它本身就是剧场。” 爱国歌曲闪光系列活动通过艺术行为、教育主题的巧妙嫁接,为司空熟悉的城市住所创造了诗意的剧场氛围,使现场群众在偶然“戏”的情境中经历了一个融会贯通、体验、共鸣、一体参与的审美实践。 主流媒体和社会交流媒体的接力,进一步扩散了剧场效应,形成了跨越时空的情感震荡和价值认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表达爱国热情的闪光热潮。

借鉴亚文化形式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

以前流传下来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以课堂讲授、拓展表演等形式展开,理论化程度高,片面渗透性强,青年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往往不乐观。 爱国歌曲闪光活动是利用亚文化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情况的典型例子。 闪光灯的游戏性、创新性、自组织性等优势,很好地适应了年轻人的行为优势和情感需求,让他们在娱乐互动中自觉体验,也为独特的表达方式提供了发挥空。 由此可见,青年亚文化在芝加哥学派眼中既不是对社会具有实际破坏力的反文化,也不是伯明翰学派视野中风格抵制主流意识形态的附属文化,更不是后亚文化学者视野中的纯粹娱乐文化。 亚文化兼具娱乐性、批判性、建构性,合理吸收青年亚文化的积极因素,进行主题化、审美化、情感化的重建,可以无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亚文化”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事化,时而前进,时而更新。 运用自媒体、新技术搞活工作,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以前传达的特点要与新闻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在演唱祖国闪光灯的人气中,可以看出青年亚文化的存在本身就有其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窗口,让青年在身临其境感受和参与的同时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爱国情感,巩固文化自信。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不能远离亚文化形态下的青年活动,要充分结合媒体技术,调动青年亚文化的积极影响和传播特点,从青年学生的角度,增强参与感和共情体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和促进作用。

标题:“青年亚文化”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1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