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4字,读完约3分钟

作者:秦超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苏亦工在2019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上以“儒者朝则美政,乡则美俗”为题致辞毕业。 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四气”,即傲慢、洋气、娇气和俗气,又将钱理群教授提出的“精致利己主义”的出现归咎于以西方哲学体系为指导的中国高等教育。 另外,媒体改变了这一问候,以“清华学者:比精致的利己主义更堕落、傲慢、庸俗”为问候标题。 如果苏亦工教授还表示确实反对精致利己主义,则认为媒体同事僵硬的态度直接跨越了对精致利己主义的批判,将问题转化为审美问题或个人道德问题。

事实上,对讲究利己主义的批判似乎是“讲究”和“利己主义”相结合的,尤其是聪明的个人主义,所以很多人都忌讳鼠标。 因此,钱理群教授在随后的采访中说:“我说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有意识地将其与其他概念区别开来。 我说的不是精致的个人主义者,而是有意识地区分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 钱群教授进一步表示:“精致利己主义者最了解权力,他最能适应这个人。 因为这也得到了体制的支持,实际上成为了腐败的基础。” 这个解释实际上和媒体同事的担忧一样,无非是因为个人主义在哲学上有很深的理论基础。 至于苏亦工教授为什么把精致的利己主义归咎于西方哲学体系,则很微妙。

事实上,在哲学上,个人主义也需要反复重申自己的角度,以应对在社会场合如何获得自洽和恰当的位置。

这十几年,舆论上有“取悦自己”“自从不再否定自己,就让我开心了”等“个人主义”鸡汤。 释放个人感情,多次鼓励自己的发言畅销,随之而来的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廉价、虚华、泡沫化的乐趣。 认真负责的思考不再流行,有时也会被打上可疑的问号。 “历史上是什么样的认真负责人造成了更大的灾害?” 因此,拒绝精致的利己主义,被“傲慢粗俗的气息”所迁就,成为审美问题和个人道德问题。

个人主义登上大厅,精致的利己主义自然模糊地舞蹈,结果这个时代被世俗化了。 如果世俗只有自己,就没有太多理由受到苛责和追究。 但是,释放个人感情,囊括个人私利,就是这么廉价简单,因为泡沫化和塑料感,无法区分这些个人的感情。 在钱理群教授指出的体制内,突然的自己是“只有自己”还是必然“波及他人”更是如此。

为了自己的言行不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时候,要为自己“爽快”。 自己言行的结果让别人负责,说实话也不酷。 但由此看来,在个人主义为主流的后现代社会背景下,整个社会的本质特征其实不是不明确性和多样性,而是责任的削减。 但是作为社会整体,责任并没有被削减,只是被转嫁。 把责任转嫁给他人,具有道义上的正当性吗?

在普遍“富裕繁荣”的社会中,如何唤醒人们的责任感? 哲学史明确了一个规律,指出哪个极端思想总是产生在最世俗化的社会。 因为有宽容、理解、责任感的“底层人士”承担着太多的“责任”。 “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认为自己有责任”。 宣传重视“自我”的主张是常见的,应该认真反省。 秦超

标题:“精致利己主义怎能成为政治正确?”

地址:http://www.theproblemwithdata.com/twxw/16745.html